知鱼堂藏画
知鱼堂藏画
 
 
知鱼堂画廊
知鱼堂画廊
 
 
 美术馆之友
 开放时间
 门票
 办展指南
 地理位置
 
 
 
 友情链接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
 北京画院
 
 

·标题:劉曦林:民族藝術的一抹新霞
·作者:劉曦林
·发布人:管理员
·日期:2010-12-15

民族藝術的一抹新霞
  
劉曦林


  中國畫作為中華民族藝術的象徵,走過了慢長的里程。曾經以其自成體系的美學特色光照全球,輝耀千古。但是,它曾面臨停滯和僵化的危機,也曾受到西方藝術的挑戰。現代的中國畫史,仿佛就是一部既繼承又變革傳統的歷史,一部與西畫碰撞又消化西畫的歷史。讀郭怡孮的畫,感到格外興奮,如同雷雨過後,看到了東方天邊一抹璀璨的新霞。

  郭怡孮出身於濰縣古城的一個書香世家。其祖輩與鄭板橋、趙之謙友誼深篤,和考古學家陳介祺又是姻親。其父味蕖公,博學多識,是一位兼通古今中西的學者型的藝術家,在現代花鳥畫的變革中成績尤其卓著。郭怡孮受家風薰陶,事丹青之業,但決不坐享先輩之成就,守祖業之門庭。他從精神上繼承了味蕖先生“不做前人墨奴”的創造膽識,走出了自己的路。

  郭怡孮的畫,不似古人的折技花卉,但又處處顯現著傳統中國畫的功力,特別是線條的力、線條的美、線條的節奏。郭怡孮的畫,更在傳統基礎上生髮出新的造型結構、新的墨色觀念、新的情和新的意,使人感知到他在傳統審美趣味和現代審美意識銜接方面,在東西方藝術精英的化合方面,所付出的艱苦的勞動。當别的藝術家朝古典寫實和現代抽象兩極分化之時,他選擇了一條將多極結合為一體的中間道路,一條格外艱難的道路,同時也通過他的作品閃現出新的曙光之路。

  作為傳統的筆墨紙色並沒有太多的變化,但如何運用筆墨色卻是個無盡的命題。作為自然界的花木竹石其變化更是微乎其微,然而大自然的奧秘是永無窮盡的。於是,郭怡孮先反映了一條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去尋求新意新法的道路。近年,他多次深入熱帶雨林,呼吸那蓬勃的山野之氣,領略那生生不息的精神魂魄,捕捉那自然風物的神奇的美與和諧的美,並激發他去創造前人所沒有的筆墨語言和色彩關係,以表達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的畫總是洋溢著大自然的生機,總能給人帶來新鮮的審美情趣,總能生髮出新的形式結構和造型語言。郭怡孮意識到:“人類更加尊重、熱愛和親近自然,這不僅僅是為了維護生態平衡,也是為了維護人類本身心理上的平衡,大自然和我們難解難分的關係,已經由生活的關係演成情感上的節奏,構成了人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正是這種現代的自然觀,促動了他藝術觀念的變化,增強了他變革花鳥畫的信心,也使我們領略到畫中的自然――那藝術資訊中浸潤的詩情。

  郭怡孮的畫是獨特的,那新奇的意境、渾然的整體感、靈動的筆墨、溫馨的色彩、富有節奏的裝飾趣味,將花鳥與山水結合起來的經營方式,將工筆與意筆、重彩與潑墨結合起來的豐富的語彚,使他在眾多的畫家中卓然而立。他那獨異風格給人們的是獨異的審美感應。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使我想到,如果像怡宗這樣,有一批人立足於將傳統風神和現時代觀念結合起來,通過藝術家的肺腑和靈感把大自然的美昇華起來,用創造性的勞動把藝術個性高揚起來,那一抹新霞就會蔚成壮觀的雲海,使古老的中華民族藝術在世界上重新放射出不朽的奇光異彩。

 
                                             劉曦林《民族藝術的一抹新霞――讀郭怡孮的畫》原載台灣中華畫报

返回>>

COPYRIGHT @2010 郭味蕖美术馆中国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西街1048号 电话:0536-8361134 邮编:2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