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鱼堂藏画
知鱼堂藏画
 
 
知鱼堂画廊
知鱼堂画廊
 
 
 美术馆之友
 开放时间
 门票
 办展指南
 地理位置
 
 
 
 友情链接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
 北京画院
 
 

·标题:清代如意馆画家
·作者:郭味蕖
·发布人:管理员
·日期:2010-10-14

清代如意馆画家

 

  根据清胡敬的《国朝院画录序》,说清代踵前代旧制,设立画院。其实清朝画院就是“如意馆”所属的一部份。如意馆当时有两处。北京城里的一处,在启祥宫南;城外的一处,在西郊圆明园福园的门里。当时知名的中国画家和欧洲画家,以及钟表工人、象牙雕刻工人、玉石雕刻工人都集中在这两地方工作。由欧洲来我国的画家郎世宁、王致诚等,一般在圆明园如意馆;中国画家,就多在城里如意馆。

  当时所谓的画院名手,多数为来自民间的工匠。一时声名显赫的大画家如王原祁、蒋廷锡、邹一桂诸氏,他们是有学历的词臣,是当时清廷的大官吏,并不是如意馆的画家。当时王原祁等曾参与绘制《南巡盛典图》等伟大制作,他那是以书画总裁的名义来领导工作的。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画院,因着当时统治帝王的爱好和奖励,画家们多被召入如意馆,充当供奉。通过两次南巡,南方画家们因着献画而被录入宫廷的也不少。

  清廷的统治者,在如意馆成立以后,凡是象纬、疆域、山川、风物、抚绥、挞伐、边功、庆典、营造、耕织、贡忱、藩卫以及飞走潜植、祥瑞现象,多命随时绘画,以昭垂永久。

  清初百数十年内,画院中画人先后奋兴,蔚为一时之盛。画人多被荣宠,或亲承帝王指授。每有画件呈献,也常蒙帝王钦题诗篇,奖誉备至,复优其赏赐。

  当时画院中知名的山水画家有唐岱、张宗苍、曹夔音、黄增、张雨森、方琮等人;人物画家有黄应谌、焦秉贞、丁观鹏、徐扬、冷枚、沈源、金廷标、姚文翰、门应兆等人;花鸟画家有贺清泰、杨大章、余省、余穉兄弟、陆遵书、陆授诗兄弟、金昆、李秉德以及域外画人郎世宁、艾启蒙等。

  这些画家,一时受统治者的宠爱,恩遇甚深,对他们的画笔造诣,也推崇极高。

  唐岱是王原祁弟子,字静岩,满族人。康熙赐他为“画状元”,乾隆《乐善堂集》也有给唐岱的诗:

  
“范缓倪迂自古人,而今绘事数唐寅。”

  又题唐岱《仿王黄鹤千山落照图》有:

  
“斜阳映天末,咫尺有万里;暝对意弥遥,烟浮暮山紫;位置倪黄中,谁能别彼比。”

  又有:

  “唐岱笔法老尤劲,鼻祖摩诘追范宽。”

  张宗苍,吴县人,字默存,号篁村,善山水,以南巡献画入内廷。他晚年的画,也多为统治者题字。

  题张宗苍的画说:

  
“艺苑于此谁巨擘?中吴宗苍真其人。”

  又说:

 
 “他人之画画其法,宗苍之画画其理,求之于今几莫俦,求之于古竟堪比。”

  一时张宗苍的手笔,搜题殆遍,后来宗苍谢病南归物故后,乾隆又有“逢著便题句,笑今始解珍”的句子。

  以倪、黄、范、唐比唐岱、张宗苍,可以说是特契殊遇了。

  在人物画家中,著名的有焦秉贞。他是济南人,善人物,并能吸取西洋画技法,曾为康熙绘《耕织图》。其弟子冷枚,亦善人物,尤工仕女,曾参与画《万寿圣典图》。

  在当时画院的花鸟画家中,余省、杨大章,金廷标也甚被推许。

  余省,字曾三,号鲁亭,常熟人,工花鸟虫鱼。石渠著录的作品,有《鸟谱》十二册,每册三十幅。有《仿林椿花鸟卷》、《仿刘永年茶竹雀兔卷》、《仿林椿四季梅花卷》、《仿刘寀群鱼戏荇卷》、《百蝶图卷》、《海西集卉册》、《瑞树册》等。

  他的仿林椿四季梅花一卷,卷分四幅。一梅椿杜鹃,二梅花反舌,三青梅画眉,四黄梅翠雀。有乾隆题字。其它卷轴,也多蒙睿题。题句中有:

  
“能知花外趣,堪作画中诗。”

  “写生有如此,传神亦云得。”

  杨大章工人物花鸟,对于恽寿平运笔赋彩,深有悟入处。设色修洁,推为一时上手。作品著录有花卉册、花鸟册以及花卉二十四种册等。其画表现极为繁复,所作也多承乾隆题字。句中有:

  
“金壶滴露净娟娟,不以形传以神写。”

  又有: 

  
“鸟意轻盈花态鲜,真教院体夺徐黄。”

  金廷标,字士揆,乌程人,工人物花卉。乾隆南巡时,曾进呈白描罗汉册,得入画院祗候数年。廷标作人物颇能传神,所衬竹树山石背景也能配合人物故事情节。用笔劲挺中有浑沦,赋彩也极艳雅。其派系沿自浙中蓝瑛、董旭、谢彬诸家,又能独运神解,别具风范。所作花卉珍禽草虫诸作,可说是造诣在人物之上。他在石渠中著录的作品,除《仿马远商山四皓图卷》、《抚李公麟五马图卷》、《竹溪六逸》、《洗研烹茶》、《十八学士》等卷外,以仿陈南楼一册最值得注意。这一册里面共杂画十幅,内容有古木修篁、芦菔、霜菘、凤仙、怪石、水族、蝴蝶、珍禽等,是一部综合的画册,当时曾蒙乾隆题记。又有《九芝呈端卷》和碧桃、芍药、罂粟、墨牡丹、桃花山鸟等花鸟图轴,当时也深受奖誉。

  如意馆的院体花鸟画,从创作作风上看来,仍然不能脱开摹仿古人,画面明静艳丽是其特点,很少有兼工带写笔墨淋漓独具一格的创作。一般只是遵循前人的途径,尤其是在清初恽氏常州一派的表现方法中,复斟酌宋元的勾勒法,加以剪裁。在院派作家中,元明的写意风趣,极不多见,与当时院外的扬州画派,正形成显明的对照。

  在如意馆诸花鸟画师之外,在院画发展的基础上,能领袖群伦,标新立异,巍为一家法度,并给予后代有较深影响而又富于写实精神者,当首推蒋廷锡和邹一桂。

  蒋廷锡,字扬孙,号酉君、南沙,又号西谷,常熟人。他少承家学,康熙癸未(公元一七0三年)进士,由词林官至大学士,赐袭一等轻车都尉。生于康熙己酉(公元一六六九年),卒于雍正壬子(公元一七三二年),年六十四岁。

  廷锡善花鸟,以逸笔写生,初肖恽寿平,又上窥两宋,声价与恽氏相埒。所画花鸟,用笔或工或率,或赋彩或晕墨,一种冲和淡逸的趣味浮动于笔墨间。其大幅喜用绢素,用水墨调色,恰到好处。凝润而不滞浊,生动而具劲挺,构图匀整,物象真实。花鸟之中,间缀坡石水口,意境极为超妙。成进士后,深受当代所器重,尤为康雍两朝帝王所激赏。世上流传的真迹不多,原作已极为珍贵。

  廷锡高弟马元驭,字扶羲,号栖霞,常熟人。亦善写生,得恽寿平亲传,复与蒋氏探讨画理。所作花果翎毛,成就很高,当时为王石谷所称赏。人或誉之没骨花鸟纵逸似陆包山,老健似沈石田。其女荃,字江香,花鸟写生,也称妙一时。

  邹一桂,字原褒,号小山,无锡人。生于康熙丙寅(公元一六八六年),卒于乾隆壬辰(公元一七七二年),年八十七岁。邹氏一家书画渊源,蔚为当代宗匠。

  邹一桂精于花卉写生,为清代恽寿平后所仅见的名手。清廷画院中画师,多师承临摹,不能别出机杼,发创新意。独邹氏能深入现实,体验观察,以写真为归。他注意把握自然界花树的特征,详审其在风雨阴晴中倏忽变幻的形象,因而尽得花卉展枝布叶迎风含露的生动姿态。所著《小山画谱》,是论花鸟画写生的一本专著,是作者长时间对花卉生发的真实情形的深入观察研究,进而加以表现技法上的实践的经验总结,为一本论述花鸟画技法的重要著述。

  《小山画谱》,分上下两卷。他在前言上说:“要之画以象形,取之造物,不假师传。自临摹家专事粉本,而生气索然矣。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丰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矣。”

   可见他对于创作,是反对专事临摹,强调对真实物象写生,要作家谛视熟察,以象形取之。他说:

 
 “未有形缺而神全者也。今之画花卉者,苞蒂不全,奇偶不分,萌蘖不备……”

  他这种以生机为师的写实精神,在当时宫廷画派中是独树一帜的进步理论。虽然在清代初期以师古临古为宗的颓靡艺坛上,未能起远大的影响,掀起震荡的浪潮,但在挽回颓风方面,也不无震聋启瞶的作用。

  他在画论中以生理为尚,运笔次之,调脂匀粉诸法附于篇后。他以“八法”、“四知”之说,折衷论花卉。

  八法,一曰章法,二曰笔法,三曰墨法,四曰设色法,五曰点染法,六曰烘晕法,七曰树石法,八曰苔衬法。在章法中,着重说明构图的章法布置,要有疏密向背,宾主虚实。在笔法中,强调疾迟虚实,转折顿挫,刚健婀娜,笔笔合乎法度。在墨法中说,运墨要分浓淡枯湿,点花要注意浓心淡瓣、深蒂浅苞。在设色法中说,设色要轻清,不应重浊沁滞,胶粘不泽。五彩彰施,又必有主色。在点染法中说,要深浅合度,干湿中的,轻重疾徐中,自然合乎圆润。在烘晕法中说,应以水晕墨彰为上,不着迹象,烘染渲晕,自得天趣。在树石法中说,强调皴法须用枯笔、渴笔、湿笔,空白转折处,须具有盘根错节,凹凸虚实,黑白显晦的风趣。置石布块,涵如万壑,势若千寻。在苔衬法中说,法须综错,势必得体。或圆或整,或尖或斜,才能使树加圆润,石益碐嶒。又须详分春夏四时,各不相浑。

  四知,一曰知天,说明画花卉要分别春夏秋冬四时,随时体察,按节求称。二曰知地,说明画花卉要着意南北寒暖,物以地殊,质随气化。如北地风寒,百花俱晚,滇南气暖,冬月春花。如朱藤江南叶后方花,冀北则先花后叶。三曰知人,花卉每经过人的剪裁培植而成。依砌,绕架,穿篱,各具情态。攀折损伤,枝叶每多异形,画时须慎审观察,才能得其精神。四曰知物,物形各有不同,必须穷神达化,格物致知。也就是说,画花卉要先体验花卉的真形,经过详细的研究,始能把握造物的组织形态,描绘出活生生的毕肖形象。

  随后作者以很长的篇幅,分别阐述了一百多种花卉的表现方法,和它的构造特点、形象色彩以及开落的季节和种别。这些花卉都是作者亲眼看见并加以研究过的,是作者生活体验的真实记录。在上卷的最后,还分别说明了颜色的制作、漂研以及用胶和墨的使用方法。

  在《小山画谱》的第二卷,又就古人画说并参以自己的意见阐述了历代画家源流宗派、妙传心得以及绢纸画具装演藏弆之法。作者在文章中叙述了自唐时边鸾始以花鸟著,五代末又有徐熙黄筌各以花鸟名重一时。宋开画苑,南北两朝名手甚多,而皆以徐黄为宗派。元时犹祖述之,至明而绘事一变,山水花鸟皆从简易,而古法弁髦矣。复以简净的文字,分析了上大夫画、文人画以及形似、雅俗、写生、天趣、结构、临摹等问题。他在论形似中,强调以似为工,指出未有形不似而反得其神者。他说临摹不能和塾童印本一样,必须脱手落稿,杼轴予怀,方为得古人用意处。

  随后又论及徐黄画体、没骨派铺殿折枝以及翎毛草虫,画石画苔,画竹、柳、松、柏之法。关于泼墨、指画、西洋画也略有记述。最后殿以落款、裱画、藏画以及矾绢的方法。

  总之,邹一桂的《小山画谱》,是一部综合性的有关学习花鸟画的总汇,他总结性地写出了这些理论,实在是有功于后来的花鸟画坛。


                                                                            (1961)

 

返回>>

COPYRIGHT @2010 郭味蕖美术馆中国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西街1048号 电话:0536-8361134 邮编:2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