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鱼堂藏画
知鱼堂藏画
 
 
知鱼堂画廊
知鱼堂画廊
 
 
 美术馆之友
 开放时间
 门票
 办展指南
 地理位置
 
 
 
 友情链接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
 北京画院
 
 

·标题:继承花鸟画的现实主义传统
·作者:郭味蕖
·发布人:管理员
·日期:2010-10-11

继承花鸟画的现实主义传统

 

  我国花鸟画的形成,已经有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它是我国优秀艺术遗产之一。

  花鸟画是我国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给予四周邻国以极大的影响。日本很早就是我国花鸟画的旁系;十四、五世纪时,这一表现风格又传到印度、波斯等国,使他们的绘画艺术深受感染。他们当时运用的龙凤主题和花鸟树石纹样,都富有明朗的中国风趣。我国花鸟画,在世界艺坛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花鸟画从我国智慧的劳动先民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开始创造的时候起,就为广大的社会人群服务。远在我国彩陶文化时期,彩陶上的几何纹样,就已经流露着叶纹的图案。在殷墟,也时常发掘出鸟头骨钗。西周的青铜器上,装饰着鸟兽纹样。战国的铜器上,布满了狩猎纹样。到汉代时,在画像石、画像砖、瓦头和青铜镜鉴上,更是以活泼生动的花鸟形象,作为不可缺少的装饰。通过花鸟纹样在具体实用中的运用,从而美化了人民生活,丰富了祖国光辉绚烂的民族文化。

  在唐以前,花鸟纹样虽然已经在日用工艺品上广泛运用,但花鸟画还是不能形成一种独立风格,花鸟和山水同样是居于人物画的配景地位。如今日还能看到的顾恺之《女史箴图》中的雉鸟,就是以配景的成分被处理在构图中的。唐代绘画艺术随着政治文化的急剧发展,一时出现了一些多能的画家。在他们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花鸟画有了长足的进展,逐步从配景的地位中解脱出来,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自己独特的风貌,进一步开拓了我国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

  花鸟画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有着历史的发展行程的。花鸟画从古代装饰纹样中的花鸟形象演变而来,从人物画的背景中解脱出来,同时与山水画中的松石画科亦有一定的交织关系。

  盛唐毕宏善画松,《宣和画谱》上引当时的话说:“笔力纵横而有骨力,变易前法,不失真形。”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上也说:“改步变古,自宏始也。”变就是创造。毕宏笔下的松石,不但表现真实,富有立体的感觉,而且进一步地以松石为主体,来完成一幅新颖的画面。后来的画松大家张璪,又创造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更是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中起了主导作用。这两句话的简单解释是:要作者到现实中去体验客观现实景物,然后以作家丰富的想象力加以概括的艺术描写,从而获得比现实更高的美。

  唐代边鸾,是我国花鸟画的第一名手。他曾以画新罗国进呈的孔雀而著名。他的花卉精于设色,色彩艳发,已是脱离了在人物画中作为附庸的暗淡调子。力求色彩鲜明,主题突出,给以后花鸟画的发展铺平了新的道路。

  盛唐各家,孕育滋长了花鸟画的萌芽;到了五代两宋时,花鸟画就达到了鼎盛。出现了不同的风格面貌,同时随着创作的发展,表现技法也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从此我国花鸟画便走向了成熟时期。

  五代中黄筌、徐熙两家崛起,在创作中表现了不同的风貌。黄筌仕蜀为待诏,曾以画六鹤殿知名。他画的鹤和生者毕肖,从此可窥见其写实造诣之深。徐熙是江南布衣,善画花果禽鸟。黄、徐二家所以风格异体,一是勾勒工整富艳,一是笔墨淡穆萧疏,究其原因,主要是所处的环境不同。黄筌是宫廷待诏,徐熙是江南处士,因眼前所接触的景物不同,生活的体验和作画的题材就不同,因此他们的表现方法就有了显著的区别,但他们师法自然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却是一致的。

  我国花鸟画在黄、徐两派并肩发展中,画家们在绘画上的取材更加宽阔,渐渐发展到描写鹅、雁、鱼、虾、蜂、蝶、园蔬、蒲藻、药苗,以及在构图形式上的丛艳、折枝和墨竹、墨梅的专妙。

  自唐末五代至宋初,著名花鸟画家还有刁光胤、滕昌祐、赵昌、易元吉等,更有力地发展了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史载滕昌祐为了体验生活,每于所居植竹石杞菊,以资画趣。赵昌每晨朝露下时,绕栏槛谛玩,手中调色彩写之,自号“写生赵昌”。易元吉为了写猿的食宿攀援动态,到林峦深处,长时间和猿猴为伍,寓宿山家,动经累月。又于所居舍后,疏凿池沼,杂以乱石丛花、疏篁折苇,多蓄水禽其中,每穴窗伺其动静游息之态,借以丰富他画笔的真实。

  继起的画家崔白、吴元瑜、李安忠、赵佶辈,取舍黄、徐二体,于勾勒点刷中复变以已意,在继承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上进一步发扬,使花鸟画选材和表现进入广阔的领域。

  宋代花鸟画的写生和写意虽然分途,但仍然没有脱离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工笔和写意是表现技法上的不同,而不是表现精神上的不同。写意画家所经常要求的“不似之似”的神似,就是企图更深入地对客观现实物象以本质的表现。宋董逌在《广川画跋》中说:“岂徒曰似之可贵,画者求于造化之先,凡赋形出象,发于生意,得之自然,待其见于胸中者,若花若叶,分布而出矣。”明祝允明在题花果时也说:“绘事不难于形似,而难于得意,意者在赤黄黑白之外。”这也就是文征明在创作中经常所追求的“象外摹神”。所谓“妙得生意”又“能不失真”,才算是“能尽其技”。

  宋代的写意花鸟,在一定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基础上,不可否认地感染了隐逸情绪。文同、苏轼、郑思肖、杨无咎等人的所谓文人趣味的水墨花卉,和当时院画中的工丽富艳一派,在现实主义的花鸟画创作中,起了交织着的发展作用。

  后来元代花鸟画家王渊、凌云翰、吴镇、柯九思,明代的戴文进、陈道复、林良、汪肇,清代的八大、石涛以及崛起于扬州的郑燮、李鱓、黄慎、罗聘诸家,各以奔放的笔趣,水墨淋漓地描写出了富有生命力的花木禽鱼,打破了陈陈相因的局势,表现了花鸟画的雄伟清新气派。他们笔下的花鸟树石,因着作家用笔的澎湃有力和对客观现实有着深入的感受,就觉得生动逼真,富有自然的生意。

  近如赵之谦、仼颐、吴俊卿、齐璜、徐悲鸿诸大师,各以不同的风标,表现了现实景物,创作出了更多为群众所喜爱的画幅,使花鸟画的现实主义传统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在我国历代的画家中,也有的在脱离现实地玩弄笔墨,独坐在蜗角里写胸中逸气,不求形似,但那并没有妨碍我国花鸟画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发展。

  我国花鸟画的优良传统,是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我们今天的画家,就要好好地继承下去并把它发扬光大,使它更加丰富多彩。近来有少数人片面理解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把艺术和政治作了狭隘的解释。认为花鸟画不能表现现实,无补于国计民生。这样的看法,我以为是不正确的。花鸟画虽不能直接反映阶级斗争,但它同抒情的诗歌一样,能给观众一种美的欣赏和美的感受,从而恢复身心疲劳,精神为之振奋。古往今来,花鸟画家莫不使用缘物寄情手法,借花鸟虫鱼,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受。近代大师的创作中,仍然继承了这一优秀传统。如白石老人所作《螃蟹》《不倒翁》《算盘》等幅,通过所描写的形象和题句,显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具有强烈的人民性。

  近来在《人民日报》上读到了朱德副主席的八首诗,内中有《温泉风景》一首。诗句是:

    “梅花开后桃花开,绿竹青松夹岸排;
     唯有荔枝园更好,林空喷出温泉来。”
  梅花、桃花、绿竹、青松、荔枝、泉石,都是现实社会里引人的景物,自然界有了它们,使我们伟大的河山更加多娇。这虽是一首抒情诗,但读了可以使人加强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从而鼓舞人民建设祖国的干劲。通过画家们辛勤的劳动,创作出比自然更美的花鸟画幅,使广大群众获得美的享受和鼓舞,也是极有意义的。

  我们对“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精神要深入地理解。今天,直接表现阶级斗争的绘画要极大发扬,对具有现实主义传统的花鸟画也要鼓励创作,因为它同样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食粮。现在,摆在画家们面前的任务,是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创造出和当代人民精神思想相称的作品。在花鸟画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为迎接伟大的建国十周年,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载1959年3月27日《文汇报》)

返回>>

COPYRIGHT @2010 郭味蕖美术馆中国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西街1048号 电话:0536-8361134 邮编:2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