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鱼堂藏画
知鱼堂藏画
 
 
知鱼堂画廊
知鱼堂画廊
 
 
 美术馆之友
 开放时间
 门票
 办展指南
 地理位置
 
 
 
 友情链接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
 北京画院
 
 

·标题:徐悲鸿先生的收藏
·作者:
·发布人:管理员
·日期:2010-10-4

徐悲鸿先生的收藏

 

  由于悲鸿先生平生对于优秀的民族艺术遗产和世界美术的热爱,今天保存在纪念馆里的藏品是丰富多样的。除了悲鸿先生自己的作品——国画、油画、素描、粉画以及书法、手稿、手札、扇面等以外,又有唐、宋、元、明、清以及现代书画家的书画真迹。在这些作品中,如《八十七神仙卷》、《子虚上林赋卷》(今题《青绿山水卷》)、《朱云折槛图》和先生的原作等重要巨制,己经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资产。他如馆内所藏的西洋名画家图画复制品,有的也是国内仅有的遗存,求之西欧各国,己经是不能再得的。“五?四”以来国内重要书画家的作品,也上千件地保留下来。仅是齐白石老人的作品,就将近一百件,又都极为精致。

  悲鸿先生除了丰富地宝藏关于绘画作品以外,对于研究美术的图籍,也有重要的保留。在今天馆内的图书中,除大部分是中文图书外,还有不少法文、德文、英文、俄文、日文图书,大半都是关于艺术的论文集和图片集。这也是极为珍贵的研究世界艺术的重要资料。

  悲鸿先生又喜欢研究书法碑帖,因此他亲手搜集的画像、造像、墓志、碑刻、名帖拓本,也不下几百种。同时在纪念馆中还保存着悲鸿先生漫游世界和在各国举办画展时所收到的赠品,还有他自己收购的汉唐时代的文物。在这些东西中,包括着一些雕塑品和工艺美术品。其中苏联雕刻家手制的“列宁面型”、“托尔斯泰面型”等,都是无上的珍品。另外,悲鸿先生自己经常使用的图章,也有几百方保存了下来,其中好多是白石老人的铁笔。


               
 一、徐悲鸿先生自己的作品 


  1、国画

  在纪念馆里,保存下来的悲鸿先生的国画原作,共有三百余幅。其中一部分是悲鸿先生自己的收藏;也有一部分是纪念馆成立后陆续从各地收购来的。这些作品,都有它一定的划时代面貌的代表性。通过这些国画创作,就可以了解悲鸿先生在发扬革新绘画艺术的努力中,是如何地付出了智慧的劳动。使国画在优秀的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融会了一定的西洋表现技法,从而使中国画在取材、构图、技法、风貌各方面,都有了新的生命,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

  悲鸿先生在国画表现内容方面,取材非常广泛。通过对实际客观物象的描摹,复经过他头脑的艺术加工,使这些艺术形象获得了艺术的生命和超人的吸引力。从取材内容来看,有人物肖像、历史故事、山水风景、花鸟走兽以及佛像等等;从表现技巧来看,有白描、赋彩、水墨几种。

  先生很喜欢作大幅画,在纪念馆里,所保留下来的四尺以上大幅国画有一百几十幅。其中如《九方皋相马》、《愚公移山》、《舟子》、《四马图》、《漓江春雨》、《贺江景色》、《群鸡》、《群狮》、《浴牛》、《钟馗》、《松岩》、《新生命活跃起来》、《狮与蛇》、《牧牛》、《雪》、《巴人汲水》、《鹰扬》等等都是典型的巨作,代表了悲鸿先生国画方面成就。

  
2、油画

  在纪念馆里,所保留下来的油画,也有百余幅。其中有悲鸿先生在国外留学时候的习作。主要包括一九二七年以前所作的人体、肖像以及在西欧各大博物馆里聚精会神所临摹的西洋画作,如鲁本兹的《丰收》、范拉司该是的《委那斯》、普吕动的《公理与复仇》。这些作品,正是悲鸿先生努力用功时候的习作,用笔用色都在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家风格。情调沉着浑厚,态度极为谨严。一部分作品,是他回国后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时期的作品。这时的创作精神非常旺盛,划时代的巨作《奚我后》、《田横五百士》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先生的现实主义风格,己经充分地表达了出来。这时他坚持大幅创作,几年作一幅画,从开始构思到体验现实生活,搜集草稿、创作构图,复几经变换形象,改动尺幅,是要付出极大的劳动和智慧的。

  悲鸿先生在一九三九到一九四0年内,曾由南洋转赴印度讲学,这一时期,他画了几幅不同形象的喜马拉雅山风景、印度风景以及一些肖像。色调鲜明活泼,己经树立了个人风格。后来在抗战期间,由于先生带病辗转各地,就少作油画。新中国成立后,他虽然仍未恢复身体健康,但为革命胜利所鼓舞,准备了画笔画色,又开始了油画创作。这几年中,他画了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以及各条战线上的英雄人物。从一九五0年起,他开始创作《鲁迅和瞿秋白的会见》,也曾几次易稿,最后的木炭稿,己经放大到画布上,但终于因了病魔所扰,没能完成这一幅创作。这一最后手笔,今天就陈列在他的油画室里。

  据廖静文同志说:先生的油画作品,原来很多,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有一部分在南洋损失了。这实在是一种不可补偿的损失!

 
 3、素描

  悲鸿先生经常教导学生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要想画出一幅形象准确的画,必须有很好的素描基础。”可见先生对素描的练习,是格外看重的。他在一九一九到一九二七年留学法国、德国期间,除了少时期地到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去看画临画外,主要便是练习素描。他作画时,总是细心地作细部的详尽的描写,从来不草草了事,画好一幅,便自己保留起来。所以,在今天纪念馆的藏品中,先生的素描,占着极大的数目,而且每一张都是极为精彩。

  通过这些素描,可以看出悲鸿先生对艺术的深厚的根底,因为有着稳固的素描基础,所以先生在描绘任何内容形象的物体时,总是正确而富有现实感觉的。

  在保留下来的素描作品中,内容取材也非常广泛,除了人体实习和风景、肖像、动物、静物以外,还有好多幅构图和一些画稿。一九五八年所印行的《素描选集》,仅只是从作品中选出来的一部分。

 
 4、其他

  纪念馆中除了保存先生的油画、国画、素描等原作以外,还有少数的粉画,取材有人体肖像和“莎乐美”构图等。


                     
二、历代画家作品


  在纪念馆里,保存着历代画家的作品不下几百件。年代比较远的,一般是无款。在卷轴画中,除了推定为唐代的《八十七神仙卷》外,还有北宋的《朱云折槛图》、《佛像》、《罗汉》、《双鹤》、《芙蓉水禽》、《花鸟》等。有的虽己残损,但展轴精神奕奕,宝光焕发。在元明作家中,有元末明初花鸟画大家凌云翰的《寒鸦睡凫》,笔法用色古朴秾艳,可代表一时风格。明季的作手中,有沈周、文征明、蓝瑛、黄道周等的山水,萧益之、汪海云、吕纪等的花鸟和陈洪绶的人物。在明季无款的作品中,有《群神》、《观音》、《佛像》、《右军书扇》、《行旅涉涧》、《清溪饮马》、《出猎》、《明妃》等幅,也是名手的遗存。从笔墨造型和取材中,也可以看出现实主义创作在绘画中的一脉传统。

  在清代画家中,许多知名画家的作品也被保存了下来。清初名家中,有牛石慧、查士标、盛丹、高其佩、蒋廷锡的作品。在扬州画派中,有郑燮、黄慎、李方膺以及高凤翰、边寿民等的花鸟。其中金农的《风雨归舟图》,在造意和用笔上,表现了作者的智慧和技法的纯熟。悲鸿先生深为激赏,在边上题有诗跋,推为历代山水画中的巨制。

  在近百年来的画家中,任颐是悲鸿先生最钦佩的大家,他的纵逸的构图、鲜明的笔法、秾丽的赋彩,代表着中国花鸟画的进步。他的超人的才能,通过艰苦的实践,获得了划时代的风貌。在纪念馆里,保存着的任氏的原迹,不下七八十幅,有的是极为精致的作品,也有的是尚未完成的作品,都是悲鸿先生几十年来广为搜罗到的。其中有八幅花鸟画绢本大屏,是悲鸿先生在病中节约医药费用保存下来的。

  岭南大家居古泉兄弟的花鸟画,为一代所宗,是当代大家高奇峯、高剑父的老师,原作极不易得,悲鸿先生也收集到了三、五幅。其中《扁豆蚱蜢》、《水仙蜜蜂》都是不可多见的珍品。他如沙馥、胡公寿、戴熙、任熊、任预、高邕、任霞、吴熙载、虚谷、姚华、吴俊卿等大家,也通过先生的鉴定,把不少好作品保存了下来。


                      三、现代画家作品


  悲鸿先生常说:“余向不重姓名。”也就是说,悲鸿先生在对艺术的欣赏方面,是注重作品本质的可贵。只要在表现上有新的风格或是在造意上有划时代的创造,虽未臻极致,也大力收罗,作为提倡参考,以鼓励后进。悲鸿先生是向来不厚古薄今的。他在技法方面不泥古,但却要汲取前人长处,为今人所用,从而培养出具有新的时代精神的艺术。从今天纪念馆里所保存下来的现代画家的作品来看,也有力地说明了悲鸿先生重视当代画家和有意地提携青年一代前进的心迹。

  齐白石老人是悲鸿先生的知交,先生热情地终生不渝地喜爱和称赞老人的艺术才华,歌颂他的艺术成就,并经常地将老人的作品向国际艺术界介绍,从而更有力地鼓舞了白石老人的创作信念。

  白石老人有诗“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这就是写给悲鸿先生的。正因为悲鸿先生尊重现代艺术家的创作,特别是白石老人的独具风情的作品,悲鸿先生一生中所收藏的白石老人的画,就有一百件。这些作品,又是件件精湛,坊间所不可多见的。其中如芭蕉、棕树、残荷、葫芦、玉蜀黍、扁豆、紫蝶、牵牛以及虾米、鱼蟹、小鸡、鼠蛙、草虫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又有《白石墨妙册》二本,老人得意的花鸟草虫,于册内表现无遗,那就更是绝品了。

  在现代作家中,又有黄宾虹老人的《山水》,王梦白老人的《子母猴》,王一亭老人的《林和靖像》,以及高奇峯的《斑鸠》,陈树人的《木棉》,陈师曾的《花卉册》,张善孖的《双虎》,张书旂的《双雁》、《芋魁》等等。保存着的还有当代作手潘天寿的《水禽》,叶浅予的《藏人舞》、《印度舞》,李苦禅的《竹鸡》,赵少昂的《芭蕉》《红棉》,张大千的《墨荷》、《巫峡清秋》、《文殊院》、《落雁峯》,于非厂的《牡丹》、《竹鸟》,李可染的《牧牛》、《浔阳琵琶》,付抱石的《山亭对语》、《西园雅集》,张聿光的《九秋》,谢稚柳的《斑鸠》,汪亚尘的《欢跃之情》,吴作人的《牛》,陈之佛的花卉,于非厂的花鸟,胡佩衡的山水,和贺天健、李桦、蒋兆和、田世光等人的近作。这些各具风趣的绘画,代表着当代艺坛的百花齐放。


                                      四、历代法书


  悲鸿先生也极喜爱研究书法。在纪念馆里,今天保存着的历代名人字迹也很多。从所保存的原作中,可以看出悲鸿先生对明末清初这一时代的作家极为推重。那时的书家,一般都擅长行草书,在绢上或绫上写字。那遒劲的笔锋、磅礴的魄力,代表着这一时代的书法精神。悲鸿先生吸取了各家的长处,融会贯通,出之于自己的笔下,从而丰富了自己的书法体势。

  馆中所藏的明人法书,自文衡山以次,不下十余家。文彭、米万锺、邢侗、祁豸佳、傅山、王铎、倪元璐、董其昌、张瑞图、陈继儒、陈一夔、黄道周、杨椒山、王穉登等都有,有的并不止是一幅。入清以后,书家辈出,先生收藏了查士标、姚鼐、梁国治、沈德潜、金冬心、郑板桥、高西园、刘石庵、阮芸台以及邓石如、桂未谷、伊秉绶、陈鸿寿、王文治、包世臣、林则徐、何子贞、吴昌硕、康南海、陈三立等家的原作。
 

                                                                             (195*)

返回>>

COPYRIGHT @2010 郭味蕖美术馆中国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西街1048号 电话:0536-8361134 邮编:2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