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学习徐悲鸿先生在中国画创作方面的革新精神 ·作者: ·发布人:管理员 ·日期:2010-10-22
学习徐悲鸿先生 在中国画创作方面的革新精神
――纪念徐悲鸿先生逝世五周年
悲鸿先生在中国画创作方面所表现的卓越艺术才华和革新精神,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
他的父亲达章先生,是一位修养有素的画家。悲鸿先生早年对于优秀的民族绘画,就有了深厚的亲炙。他在留学欧洲时,又从各大美术馆所保存下来的世界杰出的艺术遗产中,获得了思想启发和技法上的锻炼,从而奠定了贯穿他一生的现实主义作风和艺术思想。
悲鸿先生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继承了民族绘画优秀传统,同时在西洋素描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力,并将西洋绘画写实的技法运用到中国画创作中来,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
他在继承民族绘画遗产方面,通过保藏和认真研究,吸取了前代巨匠们的杰出智慧,有批判地继承了千百年来的丰富经验。他费尽心力,失而复得地将今天已经是国宝的“八十七神仙卷”保留下来;同时对近代陈洪绶、金冬心、任伯年等大画家的作品,也是十分重视,细心钻研。从这些作品中,取得启示和借鉴,来丰富自己的心胸,加强自己的笔气。经过他艺术上的熔铸陶冶,不落古人藩篱地创作出新风格的巨制。
悲鸿先生在艺术理论方面,一贯主张师法造化,坚持严格的写实手法,忠实于客观物象。他说:
“吾所法者,造物而已。碧云之松,吾师也;栖霞之岩,吾师也;田野牛马、篱外鸡犬,??????亦皆吾所习师也;窃愿依附之而谋自立焉。”
又说:
“司空表圣所谓真气远出,妙造自然者,固非不佞之浅陋所可逾也。奉为圭臬,心向往之。” (庚午悲鸿画集述学)
在创作中,他也提出了要“尽精微,致广大”的主张。这就是说,作者在取材时,要经过对自然物象的具体观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求从高度的艺术概括中,达到现实主义的本质表现。
悲鸿先生也深恶痛绝剽窃因袭古人的卑鄙作风。他说:
“半解之夫,西贩藜羹,积非得失,侈然狂喜;追踪逐臭,遂张明人;以其昏昏,诬蔑至道???????。”
他坚持着现实主义传统路线,顽强地和那些形式主义者、保守主义者们以及企图在艺术上也实行剥削手段的人们作过不调和的斗争。
悲鸿先生在中国画技法上,所表现的又是丰富多彩的。他好学不倦地在艺术实践中锻炼了自己。他在进行创作时,总是经过多次的素描提炼,创作出完整的形式和画面,画了一张再一张,认真地观察物象,表达主题思想。为了画杜工部诗意“天寒翠袖薄”,曾几十次地修改稿子。今天保藏在悲鸿纪念馆里的“九方皋相马”图,上面就写着是第七次的成品。这位有才能的画家,表现在构图方面、取材方面,达到了主题显明突出,与现实相结合的目的;同时画面上明暗对比和谐,色调鲜丽明净,而笔墨又是淋淋漓漓气象万千。下笔如惊风骤雨,而其缜密处,又表现了诗意的婉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特点,悲鸿先生在用笔中,吸取了唐、五代、宋、元画人的技巧,以遒劲的笔力,表现出铁画银钩的线描。这些整肃有力的线描,又能统一地表达了物件的质感和空间感觉,使读者感到很真实。他用墨的技法,更是繁复变化,从他那脍炙人口的“漓江春雨”和“贺江景色”两幅中,就足以说明作者用墨的精到。他经常纯熟地用谑墨、泼墨和积墨法,巧妙地表现溪山雨后的景色,使人一展卷便仿佛感觉到雨后泥土所散发的香气,雨天的溟蒙真趣。
悲鸿先生在技法中也有力地发展了民族绘画传统中的勾勒法。我国古代画家,有勾填和双勾填廓两种画法。勾勒是用淡墨打底子,勾出形象,再行着色;勾填则是用浓墨勾出形象,成为白描,然后随所画白描的轮廓内填入颜色,并加以晕染。从边鸾、徐熙、黄筌,直到赵昌、崔白、道君,都有所汲取。从勾勒和勾填进而又创造了新的表现方法。他的“愚公移山”画中的牵牛花,“九方皋相马”画中的夹叶树,以及先生经常所喜爱画的蜀葵、紫兰,和树干、山石,都在用大笔点色后,趁颜色未全干时,以迅疾纯熟的手法,加以简明的轮廓勾划,使色和墨互相融洽,达到自由约制;使笔下所表现的物象,更逼真自然以取得写实的表现效果。他在用笔用墨之外,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画面上的气韵生动。当我们打开悲鸿先生的画幅时,总是使我们感觉到一种泼辣的活力在跳动。这生动的韵律,从构图与取材上,从笔墨技法上强有力地反映了出来。使人感觉到画面上的船在水上行驶,树叶在风中飘荡,马在奔腾,猫在跳踯,鹊在和鸣,狮子在怒目睥睨,一花一叶,一禽一兽,都付予了朝气蓬勃的生命力。至于描写人物形象,更是意态绵远,神气奕奕,表现了他的精神气质。
早在大革命前夜,国内黑暗统治已达到极点,日本帝国主义又加紧侵略中国;东北大片土地沦亡,广大劳动人民陷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当时反动政府仍然奉行不抵抗政策,使老百姓再也忍受不下去。先生目击心伤,就创作了“田横五百士”和“傒我后”、“愚公移山”等富有民族精神的伟大创作。作者企图通过这些历史上的人物故事来歌颂中国人民从古以来所尊崇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贵品质;借以表达被压迫的人民对当时政治不满和渴望解放的心情。同时,在悲鸿先生平日作画的题材内容和诗文题跋中,也经常流露着热爱祖国的辞句:
“新生命活跃起来。”(题画狮) “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题画奔马) “廿六年一月二十八日,距壮烈之民族斗争,又五年矣,抚今追昔,曷胜感叹。”(题画鸡)
当时悲鸿先生总是满怀着抑郁的以自己无补于国计民生,而引起惭惶。
他一生中永远是保持着与旧社会的恶势力进行斗争的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先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在党的领导下,更精神奋发,肩负起了培养青年一代和革新美术创作的任务。为了熟悉工人阶级的思想感情,丰富创作,他和学生一起下乡下厂,去山东导沂工程现场体验生活,并积极参加各种政治运动,鼓励大家热情描写各个战线上的模范事迹,歌颂新时代的光辉胜利。正因为悲鸿先生要求在思想情感上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在他的作品中,就充分地表现了可贵的现实性和人民性,博得了群众的热爱。
今年九月,悲鸿先生逝世已经五周年了。五年以来,祖国的建设,显示了飞跃的进步;在近一年多的整风运动中?????从而可以更正确地向徐悲鸿先生学习。
悲鸿先生,是在中国画创作革新中的一员大将,他在艺术上的重大成就和他那不怕困难的“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958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