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鱼堂藏画
知鱼堂藏画
 
 
知鱼堂画廊
知鱼堂画廊
 
 
 美术馆之友
 开放时间
 门票
 办展指南
 地理位置
 
 
 
 友情链接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
 北京画院
 
 

·标题:恽格
·作者:郭味蕖
·发布人:管理员
·日期:2010-10-21

恽 格

 

恽南田传略

 

  恽寿平,原名格,字寿平,号南田,后以字行,改字正叔。生于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年五十八。江苏武进人。少居城东,号东园草衣生,迁白云渡,号白云外史,既老号南田老人、抱瓮客。

  父名逊庵。甲申变起,南田仅十余岁,随父崎岖闽岭,流落相失。旗帅陈锦破建宁,略为养子。后辗转僧寮,才得以归家。因为父兄忠于明季,他入清不应科举,以布衣优游翰墨。寿平初攻山水,尺幅千里,笔极生动。后见王翬作山水,遂更途攻花鸟,锐志写生,以北宋徐崇嗣没骨法为师。后遂放宕各家,能于写实中寓写意风趣,笔法赋彩,淡静雋永,一洗时习,自成一格。海内学他的人很多,后人称他们是“常州派”。

  南田文化修养很高,天资也非常聪慧,对于民族的绘画理论和书画鉴定也有深入的研究。他强调继承绘画优良传统,要取得古人用笔用墨和一切技法方面的好处,但他却并不是“力肩复古”,以临摹古人为能事。从他在画面上的多次题跋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是主张师古而不泥古:一方面要学习古人,另一方面又要跳出古人藩篱去创造研究,以求达到别出新意。他经常说:  

  “直写胸间新思,不全合古法。”
  “作画须优入古人法度中,纵横恣肆,方能脱落时径,洗发新趣。”
  “化机在手,元气淋漓,不为先匠所拘,而游于法度之外。”
  “余图非古非今,洗脱畦径,略研思于造化。”
  “没骨法祖宋人规矩,兼师造化。逸趣飞翔,庶能脱尽时径。”
  “闢境奇妙,下笔灵变无方,盖得之于造化者深矣。”
  “出入风雨,卷舒苍翠,走造化于毫端。”

  我们从这些文句里面,可以理解他在作画时的目的要求:他要不为先匠所拘,不全合古法,不落恒畦,不入时趋。要独闢奇境,下笔灵变,逸兴飞翔,优入古人法度中而洗发新趣。最后他自己说出,要达到以上诸要求,是要研思造化,师法造化。得之于造化者深,才能脱尽习径。他在这里所提出的师法造化,就是要画家师法自然,熟悉生活。也就是说,只有画家深入现实生活,周密观察自然界的一切物象,才能在创作上别具新意。

  他这种现实主义的绘画理论,表现在另一方面的是他力持写生实践。主张画家不但要深入现实体验生活,还要面对物象写生,才能在画面上获得真实的效果。因此他经常称赞前代画家的对物写生的努力,并且每年在瓯香馆的篱边砌下,杂植花竹,游目苔草,以资画趣。他在题画中写道:

  “写生之技,即以古人为师,犹未能臻至妙,必因而师移造化,庶几极妍尽态,而为大雅之宗。”
  “予在北堂闲居,灌花莳香,涉趣幽艳,玩乐无穷。”
  “聚敛蔬品凡廿余种,大都江南村落畦圃间物。”
  “南田篱下月季,较他本稍肥,花极丰腴,香艳态媚,……戏为留照。”

  因此他在画幅中常有“对花写照”、“对花临写”的题句。

  他能在师古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师法造化,进行写生。但他所强调的写实精神,并不是对物象的死板的如实描摹,而是要通过画家的深入研究,达到对物象的艺术表现。是要通过画家头脑的艺术加工,进而表现出自然界的本质的美,这也就是他所要求的“天机物趣,毕集毫端”的真意。

  他在谈到师法造化方面,要求在极似的传神基础上,达到“不似之似”。他说:

  “近人只在求似,愈似所以愈离,可与言者鲜矣。”
  “正以不同处求同,不似处求似,同与似皆病也。”
  “潜移默化,而与天游,此神骏灭没处也。”
  “蔬果最不易作,甚似则近俗,不似则离形。惟能通笔外之意,随笔点染,生动有韵,斯免二障矣。”

  又说:
  “北宋徐熙写生,多以淡墨为之,略施丹粉,而意态自足,盖其灵气在笔墨之外也。”

  他为了从徐熙的写生、徐崇嗣的没骨法中更进一步地走出一条新路,要求跳出徐氏一家的羁绊,别具新的风貌,便在学习继承没骨法的基础上,大胆地去进行创造。他研究了徐、黄分道扬镳以来的花鸟画,肯定应全用五彩敷染而成画幅,认为这样才是张僧繇的表现方法,而这样的没骨表现方法,就是黄筌父子也应当俯首。但恽寿平的画风毫无疑问也从宋、元、明历朝的花鸟画家的技法中吸取营养,丰富了自己的创作。

  他在笔墨技法方面,主张笔墨以逸宕为上,风味以幽淡为工,要求笔墨要有情感,要有韵致趣味。

  他说:
  
“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者不生情。”
  “有笔有墨谓之画,有韵有趣谓之笔墨,潇洒风流谓之韵,尽变穷奇谓之趣。”
  “今人用心在有笔墨处,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倘能于笔墨不到处观古人用心,庶几拟议神明,进乎技矣。”
  “宋人谓能到古人不用心处,又曰写意画,两语最微,而又最能误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用意,乃为写意。”

  恽寿平对写生就是写其生意的写意精神,经常在论画中提出研究。他告诉我们宋人的写生和元人的写意不能分开来作狭隘的理解,并且他对明代大家的写意风趣也深加激赏,进而摹仿学习。

  他说:
  
“宋法刻画,而元变化,然变化本由于刻画,妙在相参而无碍。习之者视为歧而二之,此世人迷境。”
  “元人幽秀之笔,如燕舞飞花,揣摸不得,又如美人横波微睇,光彩四射,观者神惊意丧,不知其所以然也。”
  “用笔要有矫拔挺立意,元人用笔苍劲清逸,如虫书鸿爪。”
  “白石白阳,随笔点染,得生动之趣。”

  以上这些理论,说明恽南田对“写意”两字的深入理解。因此,他在师法古人和师法造化的实践中,就开始大胆要求改变自己的风格。

  以写意的笔法,参以没骨法的水晕墨彰的淡静风趣,轻运墨华,薄施丹粉,企图达到他所要求的形象真实而又情态生动的境界。他欣赏唐解元墨笔游戏的如虢国夫人的马上淡妆的以天趣胜,他也喜欢陈白阳的豪情风动、洗脱尘俗的意境。讲灵气,讲功候,讲游于象外,讲造化在指腕间,而又必须象真。他主张运用青绿颜色要洗去宋人刻画之迹,运以沉深,出之妍雅,这样才能秾丽得中,灵气洞目。同时他在赋彩的方法方面,也从经验中总结了一些理论:

  “青绿重色为秾厚易,为浅淡难。为浅淡矣,而愈见秾厚为尤难。”
  “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如入炉煹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恽寿平目睹当时的画家都在学他的没骨画法,并且以色彩鲜艳为能事,随后就又改变画风,极称宋人澹雅一种,使脂粉华靡之态,复还本色。从此,便独往独来于自己的道路,形成了常州派的独特风范。

  恽寿平除了在绘画方面有特殊风格以外,写字也很娟秀,得褚河南神髓,遒逸可爱。《桐阴论画》说他“书法褚来,自成一家”。

  南田题跋和作诗也极工匀,与一时名士往来唱酬,巍为大家法度。著有《瓯香馆集》,因有诗书画三绝之誉。当时笪江上画师赴京,王石谷送之,维舟江浒,南田亦至,尊酒送别,讨论六法,娓娓不倦。王石谷极推重南田,每于京师文会席上称许不置,因此南田有怀石谷诗句:

  “自有雄谈倾四座,诸侯席上说南田。”

 
  南田一生布衣守贫,从来不戚戚于面容,年五十八,卒于家。其子不能具丧,石谷为经理之,从此也可看出二人的感情来。

  恽氏画风为清初宗匠,有继往开来之功,影响于后世者很深。弟子马元驭,字扶羲,画笔得恽氏传授,成就也很高。

 

恽南田年表

 

公元1633  癸酉  崇祯六年
  是年生(《历代名人年谱》)。
  王鉴成举人。

公元1648  戊子  顺治五年
  十六岁。随父在建宁,城破被执,留陈锦营中,暂为陈养子。

公元1668  戊申  康熙七年
  三十六岁。作《富春山图》(《支那名画宝鑑》)。

公元1669  己酉  康熙八年
  三十七岁。作《古翠蒸云图》(《四王吴恽画册》)。
  王翚访周元亮于金陵。马元驭生(《琴川新志》)。

公元1672  壬子  康熙十一年
  四十岁。倩杨子鹤写像(《四王吴恽画册》)。笪重光与王石谷、恽南田、杨子鹤在昆陵连床夜话四十日,王石谷留别笪在辛,为作《雪溪高逸》、《水竹山居》、《秋浦鱼庄》、《迂翁逸趣》诸卷,为恽南田临《曹云西西林禅室卷》。

公元1675  乙卯  康熙十四年
  四十三岁。作《落花游鱼图》(上海市博物馆)。

公元1678  戊午  康熙十七年
  四十六岁。作《临流赋诗图》。

公元1684  甲子  康熙二十三年
  五十二岁。游杭,为康匹士作《天池石壁图》(《四王吴恽画册》)。作《秋卉狸奴图》(故宫博物院藏)。作《桂花三兔图》。
  释道济游金陵,值康熙帝南巡,见于行在。

公元1685  乙丑  康熙二十四年
  五十三岁。作《松风涧泉图》(《南画大成》十六)。
  作《三友图》(《神州大观》续十一)。作《写生花卉十种册》(故宫博物院藏)。

公元1686  丙寅  康熙二十五年
  五十四岁。作《丛菊图》。与王石谷合作《树石图》(《神州图光集》)。

公元1688  戊辰  康熙二十七年
  五十六岁。作《万壑秋声图》(《考槃社支那名画集》)。作《国香春霁图》(《伟大艺术传统图录》)。

公元1689  己巳  康熙二十八年
  五十七岁。约王石谷昆陵消暑。作《芙蓉白鹭图》(《宋元明清名画大观》)。
  释道济值康熙帝南巡,再见于扬州平山堂,作诗记之(《梦园书画录》二十)。
  释八大山人作《三友图》(《南画大成》五)。

公元1690  庚午  康熙二十九年
  是年卒,年五十八岁(《历代名人年谱》)。


                                                                           (1962)

 


 

返回>>

COPYRIGHT @2010 郭味蕖美术馆中国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西街1048号 电话:0536-8361134 邮编:2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