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鱼堂藏画
知鱼堂藏画
 
 
知鱼堂画廊
知鱼堂画廊
 
 
 美术馆之友
 开放时间
 门票
 办展指南
 地理位置
 
 
 
 友情链接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
 北京画院
 
 

·标题:敦煌莫高窟所发见的雕版佛画研究
·作者:郭味蕖
·发布人:管理员
·日期:2010-10-21

敦煌莫高窟所发见的雕版佛画研究

 

  莫高窟是在甘肃敦煌城东南四十里的鸣沙山。山的东面,有断崖长达一六○○公尺,上下凿成了四百多所洞窟。因为鸣沙山石质松脆,不能雕像,就在这些洞里塑造了二千四百一十四个泥塑像,又在墙壁上满画了壁画。千佛洞开凿的年代,说者不一。根据现存的圣历二年(公元698年)李怀讓重修莫高窟碑,说是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开雕。在千佛洞发见的《沙州志》,说是创建在永和八年(公元353年),当时沙门乐僔在山上造像一窟,时称莫高窟。自此以后,历代都有造作。至赵元昊进攻瓜、沙、肃三州时,敦煌窟洞,才封闭起来,僧徒也就四散。一直到光绪初年,千佛洞的下寺,住了道士,其后湖北麻城人道士王圆簶,看到流沙堵塞洞口,发愿疏通。当在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元)五月二十六日用流水疏通下寺旁边一个大洞的时候,积土冲破了洞壁。就在这甬路的复道上,发见了壁画和其中宝藏的古物。从此以后,经过文化国际间谍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以及日本浪人等几次地盗买窃取,珍贵的板刻古籍经卷,损失一万余卷。剩余的八千余卷,现已移存到北京图书馆。


  这一祖国艺术文化的珍贵宝藏,遭受到了不可偿复的破坏,是我们最痛心的事。在这些卷轴佛经中,除了手写的经文外,还在卷首或卷中的一部分,发现了木板印刷的版画图片。在千佛洞中,不仅壁画可贵,就是这些版刻,也有无上珍贵的评价。这是我国初期版画的遗迹,是我国文化史上稀有的遗产。同时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先民,在一千年前,已在精致地应用木板印刷术了。


  在这些版画的遗迹中,有《兜跋形毗沙门天王图》、《佛名经卷》断片、《千佛图》、《菩萨像》、《金刚力士图》、《普贤菩萨图》、《无量寿陀罗尼轮》、《千转陀罗尼轮》、《大随求陀罗尼轮曼荼罗》、《阿尼陀供养受持笺》、《圣观音供养受持笺》、《祗树给孤独园图》等等。最可贵处,内中有几幅有供养人姓名、雕板人姓名和雕板的年月。其中刊有雕造年月的,一是咸通九年(公元868年),一是开运四年(公元947年),一是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可以说是我国版画史上最有价值的史料。现在我来一一地作以简单的说明。


  一、兜跋形毗沙门天王图,亦称大圣毗沙门天王像,现在大英博物馆。在敦煌千佛洞的壁画中,兜跋毗沙门的天王像很多发现,但是用版画印刷的,十分少见。全幅的构图,是这样子:一个壮健的地神,从地下露出半身,用他的两手,托住毗沙门天王的脚。站在地神手掌上的毗沙门天王,长身细腰,着长铠披肩,胸部紧窄,目光炯炯。与壁画的天王像的形象构图,是一致的。


  兹将他构图的特征分述如下:
  1、捧塔持戟。
  2、站立在坚牢的地神(又名“欢喜天”)的两掌上。有的在地神的左右,增刻女形的侍像,就是尼兰婆和昆兰婆的像。
  3、两足分开,正面直立。
  4、胴部紧窄,披长铠并着披肩。
  5、铠片作鳞状纹,衽裾有垂缘。
  6、从项后有帛带,左右绕肩作波纹状垂至地。
  7、佩用刀剑,有的同时佩长短两剑,位置是在身体的前面。
  8、戴三角的钵形宝冠,附有羽翼。
  9、两肩有火焰形射出,形成头光模样。
  10、相貌威猛,眼光炯炯。
  11、有的像旁添有婴孩,又有后背添写鬼卒类,用手高举一婴孩者,这是表示毗沙门天王有时可变身童子。


  “世尊我(毗沙门天王)若见此诵咒之人,复见如此兴盛供养,即生慈善欢喜之心,我即变身作小孩形,或作老人苾刍之像。……语持咒者曰,随汝所求,皆令如愿云。”(见《大正藏》)


  在画面的右上角,刻有长方框,镌署“大圣毗沙门天王”七字,是这一幅画的标题。画的下段,每行刻有界栏,栏内是题记,说明供养人姓名及开雕年月如下:
  

  “北方大圣毗沙门天王,主领天下一切杂类鬼神。若能发意求愿,悉得称心,虔敬之徒,尽获福佑。弟子归义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傅谯郡曹元忠,请匠人雕此印板。唯愿国安人泰,社稷恒昌,道路和平,普天安乐。于时大晋开运四年丁未岁七月十五日记。”


  二、佛名经图卷断片。这是一部千佛名经图卷,已残缺不全。通体刻有如八行书信纸一样的栏。每行上端刻有佛像,下书佛名。现存佛像九尊,下面各书有不同之佛名。


  “佛说佛名经卷。(这是卷的标题)
  佛像——南无摩尼清。
  佛像——南无日然。
  佛像——南无乐说。
  佛像——南无普现。
  佛像——南无苦行。
  佛像——南无莲花。
  佛像——南无信无。
  佛像——南无盖无。
  佛像——南无上首。”


 三、千佛图。此系千佛图卷之一部,已残损不完。是在四方联续的方框中,每方刻一佛像,像正面坐,刀刻简练锋劲,描线颇见力量。今仅存有八佛完整,又下方露佛头四。另有千佛图二幅:一矩形中四方联续,佛正面坐莲座上,左右有女侍二,描刻纤细入微;一无矩形框,四方联续形,佛坐莲座上,无配饰,刻纹简略,看像之高低错落处,疑即用木模联续捺印而成。此等佛像,是民间佛教徒供养的对象,流行颇广。在库车地方,曾发见这类佛像的印模,上面有柄,其用途似与四世纪时道教徒的符印相同。


  四、无量寿陀罗尼轮,现在大英博物馆。在大小方约二尺的纸上,用朱色印刷。结构是偏左之矩形框中,一菩萨正面坐莲台上,四周绕以藏文。右边文字四行,是刻的愿文:

“此无量寿大誓弘广随求心所愿必从佛眼母殊胜吉祥、灌顶、光能灭恶趣,□□涩摩密句置之处,龙鬼护持,法舍利之伽,佩之者身同诸佛,普劝四众持带结缘,并愿同登真常妙果。”

  这个陀罗尼轮,从所刻的愿文及用朱色印刷来研究,很明显的是一种随身佩戴的护符。中国古来就有许多佩带护符的记载。按朱印陀罗尼轮,是用赤枣木刻,纵五寸,宽三寸,用硃砂净纸刷印,妇女佩带,可免难产及种种不祥事。

  “取赤枣木,纵五寸,横三寸,用剋此星宿印……若有妇女难生产者,以其硃砂,用涂印面,提印印净纸,与其妇女令吞,儿则易生。”(见《大正藏》)


  五、千转陀罗尼轮,与上所述,少有不同。观音像正面拱手趺坐,着宝冠,佛光正炽。咒文周绕作圆圈形,是“千转陀罗尼观音菩萨咒经”。外面再周以方框,方与圆之四角空处,各配莲花一朵,每朵下书梵字一。右方文字三行,无格。曰:

  “此圣观自在菩萨,千转灭罪,陀罗尼有大威力,能灭众罪,转现六根,成功德体。若带持者,罪灭福生,当得作佛。”

  六、大随求陀罗尼轮曼荼罗。亦藏大英博物馆,较前二图为大,是敦煌版画中的较大幅。结构缜密精细,下更有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纪年铭。图中心置陀罗尼轮,中坐八臂菩萨像。据《佛说瑜珈大教王经》所述,右第一手持剑,第二手持轮,第三手持叉,第四手持箭。左第一手持金刚杵,第二手持绢索,第三手持钺斧,第四手持弓。亦间有十臂者。在陀罗尼轮外周,有多数的幡、戟、剑、莲花等带形图案,在周围绕成一圈。下宝池中,一大莲花涌出,托住陀罗尼轮。又二龙王半身出水中,托住大莲花,龙王面皆内向。因《大随求陀罗尼经》中,有“诸大龙王拥护”之句。又周围莲花八朵,又间有供养菩萨八尊。八尊之内,有四尊是武将神姿,如所谓“四大天王”者。余四尊,作妇女形象,但是什么神,就很难决定。在陀罗尼轮两侧,有随求菩萨八只手所拿的八种法器的描写。左右各分四段,并记有名称。法器名下,又各添真言一句。


  右侧四段:
 1、杵——唵缚日罗 二合
 2、斧——唵缚日罗 二合 娑缚 二合
 3、索——唵幡奢
 4、剑——唵竭?
  左侧四段:
 1、宝——唵真多么抳
 2、轮——唵作羯罗
 3、戟——唵底哩戍哩
 、夹——唵摩贺尾


  在陀罗尼轮左右上角,长方矩形中有施主及雕板者姓名:
  
“施主李知顺”
  “王文沼雕板”

  在敦煌的木板画中,有雕板人姓名者甚少。此版刻有雕板技术者的姓名,是很感兴趣和很珍贵的资料。大莲座下方,有长方矩形,内镌铭文一段。曰:

  “大随求陀罗尼。若有受持此神咒者,所在得胜,若有能书写带在头者,若在臂者,是人能成一切善事,最胜清净常为诸大龙王之所拥护,又为诸佛菩萨之所忆念。此神咒能与众生最胜安乐,不为夜叉罗刹诸鬼神等为□□害,亦不为寒热等病之所侵损,厌蛊吮咀,不能为害,先业之罪受持消灾。持此咒者,常得安乐,无诸疾病,色相炽盛,圆满吉祥,福德增长,一切咒法,皆悉成□。若有人受持供养,切宜护净。太平兴国五年六月二十五日雕板毕手记。”

  这种护符,大该有一尺五寸长。是要折叠为一寸见方,盛在一只护袋中,带在身上,或者是系在颈上。这一幅刀刻十分细致,是在敦煌所见的版画佛像中最精的。它的优点,就是已经充分地利用了整个的板画。在构图方面,是铺陈得那样匀称,那样安定,那样清晰。较之后世的版画,并不逊色。在婉丽劲遒方面,自然不及万历时黄氏一家的生动,但比起嘉靖以前的版画,便有过之无不及。足见我们的劳动先民,在镌板技术上,是费了相当的精力和研究的。


  敦煌的版画印刷遗物中,也发见了几种为了普遍供人供养的菩萨画。在英国的博物馆中,有四种。根据刻纹的方法和构图等的手法来看,可以推定它的制作年代,是在宋初。纸面的大小,其高度约有一尺,其宽度约六寸以上。有的是单用墨色印刷,据考据也曾发见过彩色印刷,其制作大半都是在画面的上段画菩萨像,下段是刻有有关供养人礼拜的简单功德的记载。据研究有印着阿弥陀、观世音、文殊、普贤种种。都是专为供给善男善女的供养受持笺。今约略作如下的分述。


  七、阿弥陀供养受持笺。在笺的上部,是阿弥陀的画像,像的左方长方形中,刻有“四十八愿阿弥陀佛”八字,右方长方形中,刻有“普劝供养受持”六字。左右对称如楹帖,下有莲座承之。在全笺的面积中,佛像的地位约占三分之一强,文字都是正楷,在排列方面,不很整齐。镌凿的优点,就是刀锋圆劲有力,厚重严肃。外周以复线方框,在佛像下部,刻有愿文及礼拜方法。
  “夫欲念佛修行求生净国者,先于净处置此尊像,随分香花以为供养。每至尊前,冥心合掌,离诸散动,专注一缘,称名敬礼。”
  “南无极乐世界四十八愿,大慈大悲阿弥陀佛愿共诸众生,一心归命。”礼十拜。
  “南无极乐世界,大慈大悲,诸尊菩萨,一切贤圣”礼一拜。然后退坐,一心专注,念“阿弥陀佛”或万或千。
  “观世音大势至诸尊菩萨”各一百八。“以此称扬念佛功德,资益法界,一切含生,愿承是菩萨,同得正念,往生无量春国。更礼三拜,即出道场。”


  八、圣观音供养受持笺。构图与上图略同。左镌署“圣观音自在菩萨”,右“普施受持供养”。观音趺坐莲台上,戴珠珞宝冠。左手持未开莲花,右手正在拈弄莲瓣。据《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珈观行仪规》云:

  “结跏趺坐,身如金色,圆光炽盛,身被轻縠缯綵衣,著赤色裙。左手当脐,执未敷莲华。右手当胸,作开华花叶势。具头冠璎珞,首戴无量寿佛,住于定相。”

  和这一幅图像,完全相似。在佛像下,刻有很整齐的真言。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念诵略仪,夫欲念诵诸圣加被者先于净处,置此尊像,随分供养,先应礼敬,然后念诵一心归命礼一切如来离染性同体大悲。”
  “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愿共诸众生,一心头面,礼一拜。”

  次正坐冥心专注念诵:
  “圣观自在菩萨莲花部心真言曰”
  “唵引阿引路引力迦半音呼娑傅二合引贺引”
  “此心真言威德广大,灭罪除灾,延寿增福,若能诵满三十万遍,极重罪业,皆得除灭,一切灾难,不能侵害,聪明辩才,随愿皆得。若能诵满二千万遍,一切众生见者皆发无上大菩提心当未定生极乐世界,广如本经所说。”


  九、文殊受持供养笺。构图与上略同,唯图像所占地位较大。中文殊正面骑狮坐像,左楹刻署“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右署“普劝志心供养受持”。文殊手持如意,在狮子的右旁是合掌的善财童子。左一人于思高冠,似于阗国王。佛光焰外有飞彩,有回云,有天花,文殊菩萨正在清凉山值善财童子说法时情景。下段刻署愿文咒语:

  “此五台山中文殊师利大圣真仪,变现多般,威灵叵测,久成正觉,不舍大悲隐法界身,示天人相,与万菩萨,住清凉山,福化有缘,利益弘广,思唯忆念,增长吉祥,礼敬称扬,能满诸愿,普劝四众,供养归依,当来同证菩萨妙果。
  文殊师利童真菩萨五字心真言。
  阿上  啰  跛  左  曩
  文殊师利大威德法宝藏心陀罗尼
  唵引阿 咪 啰  吽引 佉 左 絡
  对此像前随分供养突心一境,专注课持回施有情同归常乐。”


  十、普贤菩萨受持供养笺。竖板,图像占全笺五分之三,文字占五分之二。在图像左右,亦有矩形方框,左镌“大圣菩贤菩萨”,右镌“普劝至心供养”。正中普贤菩萨骑白象,两侧二童子侍。一合掌,一持刺棒,脚下有莲盆,盆下有云纹。普贤身被轻縠,戴璎珞冠,背后佛光正炽。刀刻圆润,较之千佛名经图卷、佛名经卷,已由滞涩软弱而渐趋劲整。下段刻长文,记开雕者姓名官历等。

  “弟子归义军节度押衙,杨度芊敬发诚志,雕此真容。三十二相俱全,八十之仪显赫。伏愿三边无事,四塞一家。高烽常保于平安,海内咸称于无事。府主太保,遐龄鹤口口口之神……万人乐业,是芊心愿也。”


  十一、祗树给孤独园图,附于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卷首,卷全长4.877m,图长0.244m×0.286m,署刻咸通九年(公无868年)纪年铭。图之右上角长方形中,镌署标题“祗树给孤独园”,下右长方形中刻“长老须菩提”。写如来正在祗树给孤独园说法时情景。如来佛左右及身后共立有护法神二、僧众近二十人。上部绘镌旙幢及飞天等,地作几何形图案花纹。全帧结构紧严,人物神情庄穆齐肃。刀法遒毅中充满圆润之感,通体明快流畅,在敦煌之版画中,可说是精品。此图后来画商书估,伪制欺人,流传甚多,明眼人从刀锋轻重婉丽中,可明辨也。


  十二、救苦观世音菩萨图。图像占全帧三分之二。上段长方形中置观音立像,脚登莲盆,头戴宝冠,左手执莲花,右手提宝瓶,帛带自两肩左右分披,作波纹形,垂至脚下。图像左右,各有长方形框。左镌“归义军节度使检校太傅曹元忠造”,右“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菩萨”。下刻长文,记年月及供养人并刻工姓名。

  “弟子归义军节度川沙等州观察,处置管内营田押蕃落等使,特进检校太傅谯郡开国侯曹元忠雕此印板。奉为城隍安泰,阖郡康宁,东西之道路皆通,南北之凶襍顺化,厉疾消散,刁斗藏音,随喜见闻,俱沾福祐。于时大晋开运四年(公元947年)丁未岁七月十五日记,匠人雷近美。”

  这一幅在敦煌所发见之版刻中,可谓精绝。在铭记中,从曹元忠的职位来看,是侯爵。从述明的雕版愿望中,即可认识当时人民之愿望。且文字组织简净,富于艺术性,较他幅可谓通畅明丽。最后不但述明年号及月日,且书有匠人姓名,真敦煌卷轴中不可多见之品,亦我国版画史上极完整、极富于考据性的珍贵史料。


  十三、菩萨图。图已残缺不完,好似也是四方联续图,也像是用印模联续捺印者。每一矩形中,一菩萨侧面坐莲盆上,一菡萏右出至顶。亦似千佛名经之类,刻法较粗率,而富有坚实劲整之感。又菩萨图,亦长方矩形联续中,每方内一菩萨侧面坐,双手扶膝,偏袒戴宝冠,左右并饰以回纹,此亦千佛名经之属。又菩萨图,亦作四方联续形,中菩萨合掌坐。由此可见所谓千佛经之结构、佛像之位置,各不相同,且有有莲花等作陪衬者,其最简略粗率者,刀法减略,仅略具形模而已。

  十四、地藏图,亦千佛制。四方联续形,每尊界以长方形格,每格中一佛正面坐莲座上。


  十五、金刚力士图,亦千佛制。每一长方形中镌一金刚力土像。都是侧面作两两对立状,目光炯炯,服饰整齐。在千佛卷中,可以说是最细致的。

 

  总之,甘肃敦煌鸣沙山千佛洞古物的发见,是我国近五十年来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千佛洞的古写本佛经书籍,以及其它美术品等,对宗教、艺术、历史、文学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新资料。让我们能够纠正过去的错误,认识了中国艺术的伟大传统。在北京图书馆所藏的古物,据陈援庵先生所编《敦煌劫余录》(即北京图书馆所藏八千卷敦煌写本的目录),其中佛经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这些佛经的卷首,大都利用了木刻版画。净土宗很注意利用图画描绘极乐世界,藉以引起信徒向往的热诚。绘画雕板的形制,都是在应用着上图下文或是附有楹帖或左右标题的。这一方式,一直在宋、元、明三代的书籍插图中继承着。隆庆以后,早晚到了虬村黄氏雕板的前期,才由上图下文发展为全篇的大图,同时左右楹帖式的标题,也就不再见了。此外在西域各地,也有许多佛经卷轴的发见。也同样有版画卷首和千佛名经,刻绘的时期和刀法技巧,都大致相同,在这里就不再详述。
                                                      

                                  (1957)

 

返回>>

COPYRIGHT @2010 郭味蕖美术馆中国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西街1048号 电话:0536-8361134 邮编:2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