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鱼堂藏画
知鱼堂藏画
 
 
知鱼堂画廊
知鱼堂画廊
 
 
 美术馆之友
 开放时间
 门票
 办展指南
 地理位置
 
 
 
 友情链接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
 北京画院
 
 

·标题:几种明刻版画画谱
·作者:郭味蕖
·发布人:管理员
·日期:2010-10-21

几种明刻版画画谱

 

  在我国版画遗产中,有几种明刻版画画谱值得我们提出来研究和学习。


  画谱对于初学绘画的人是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的。画谱的创作者,都是一时的名画家,通过他们在长期的实践锻炼中的经验,把历代各家的绘画理论,和在技法表现中用笔用墨用色的具体方法、风格情调,有力地作了系统的整理,进而通过图版形象和文字记述传授画学上的成就。

  在过去的年月里,群众想看到几幅名画家的绘画原作,或得到为临摹稿本,极不容易。画谱的出现,无论对于研究民族绘画艺术或是继承传统技法来说,都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我国绘画,多是用纸或绢素来描绘,难以流传,这样易绢素为枣梨,也是使名笔书画永留世间的唯一法门,何况版画画谱的制作,又必须是名画家与名雕版家精诚合作的产品。所以说版画画谱除了给初学绘画的人作为继承技法的桥梁以外,其雕版本身,就是一种极可珍贵的富有艺术性的版画作品。


  画谱出现在版画图书里,是很早的,宋景定年间(公元1260-1263年)刊印的《梅花喜神谱》,便是宋伯仁撰的两卷梅花画谱。作者以粗壮的笔毫,作了对梅花的开放和蓓蕾的各个时期的描写。宋氏在叙文中说:“余于花放之时,不厌徘徊于竹篱茅屋边,谛玩梅花之低昂俯仰,分合卷舒,图写花之状貌,得二百余品。”可见作者在创作时,是通过对客观现实的具体观察,加以综合、提炼、简化的艺术手法,从而达到了对梅花真实形象的概括性的描写。


  明代万历前后,版画画谱随着雕版插图的发展,也曾风起云涌地极盛一时。


  万历三十一年癸卯(公元1603年)武林顾炳纂《历代名公画谱》(一名《顾氏画谱》),前有余玄洲序,金陵朱之藩序。顾炳是当时名花鸟画家勾花点叶派创始者周之冕(字服卿)的学生,对于山水花鸟画技法,极有根柢。这部画谱,是顾氏在“选摹古画,缩小尺幅,仿佛笔意,颇费经营”的精神中完成的。其中所收的图版,自晋、唐顾恺之、陆探微、吴道玄、李思训以至宋、元、明季各大家,都一一临摹,并于每幅的背面,倩交游诸公题句并简述画人传略。顾氏在临摹各家的时候,能掌握原作者在绘画创作上所具有的典型风度,使人一望而知是某家笔法。如图版中所临的阎立本《斗茶图》、黄筌《雀棘图》、郭熙《行旅图》,摹写逼真。又如仿李公麟的《洗象图》,象身纯以墨染,用刀纹刻出轮廓与人物线描,黑白相映成趣,仍继承元明时期的风格,是我国版画遗产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刻工的刀法也能相称,厚重中有流利。施之枣梨,还能不失各家矩矱。


  宛陵汪君于万历四十年壬子(公元1612年)用白棉纸初刊《诗余画谱》(一名《草堂诗余意》),原本之《草堂诗余》,撷取其尤粹者百篇,倩良工为之作图。据黄冕仲的跋文说:“宛陵汪君,复出《诗余画谱》见视。”可知编者是汪姓。刊工虽未署名,然一望而知为徽派名手。刀工细腻而不甜滑,线条遒劲而不板滞,勾斫顿错处,奏刀极为老到,确是精作。绘画者署名王錧,字佐堂,临摹工力极深,笔力也极苍劲。每幅图版,典型地表达了各个时代名手的笔气。有的在画面上显明题着“仿梅花道人”、“仿王叔明”、“仿萧照”,看来也的确拥有各家的技法町径,使人理解到某一时代、某一画家的风格气势。又在每幅画图的背面,倩书家用各种字体书写原词,使画幅和词意相得益彰地发挥出了更大的感人的情趣。其中如写秦少游的“春闺”、“冬景”、“赠妓”,贺方回的“春景”,僧仲殊的“秋日”,欧阳永叔的“夏景”、“冬景”,苏子瞻的“春别”、“佳人”、“中秋”诸幅,在镌工和画工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栏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旁有坠钗横。”


  这是欧阳永叔的“夏景”一首。永叔的词,一向悲恻缠绵、风襟爽朗。画家王錧,在创作构思时,深深体味了词中的现实意义,为了充分地表现“雨声滴碎荷声”的意境,在构图中着重布置了荷池上的雨中风光。女主人公刚刚离开了水晶双枕,步近栏干,从侍儿的张盖徐行中,仿佛可以闻到雨声。作者有意地把画楼安置在画面的东北角,在西北角处,给予极大的空白天空,这样虽然没有把断虹画上去,使人可以在心目中创造出断虹的形象。池荷轻雨,在晚风招展的姿态上,也给以许多变化。通过版图的表现,可以使人意味到夏晚雨后刚刚睡起的少妇的迷惘心情,从而突出地表达了词句中的思想情感。

  又如写秦少游“冬景”一幅,绘图者以郭熙的笔法着重描写了词句中“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的境界,使读者体味到了驿亭晓行、月明风紧的情味。


  万历四十八年庚申(公元1620年)新安黄凤池手辑《集雅斋画谱》(一名《唐诗画谱》或《六如画谱》),蔡元勋(字冲寰)写图,刘次宗手刊。画谱分八集。一、五言唐诗画谱,二、六言唐诗画谱,三、七言唐诗画谱,四、梅竹兰菊画谱,五、古今画谱,六、名公扇谱,七、草本花诗谱,八、木本花鸟谱。这是一部版面很大、图文并茂的巨制,是画工和雕工亲密合作完成的第一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版画名作。


  绘图者蔡冲寰笔力劲健浑朴,刊工刘次宗看来也是在安徽虬村黄氏一家门径中的高手。用刀刚健柔美,有力地补足了画笔的不足。无论山水、花鸟、人物,在表现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画面在构图中,并独具慧心地体现了唐人的诗句内容和中心思想感情,以生动的画笔,表达了作品的思想主题。例如在版图中所描写的唐常建所作“十五夜望月”一诗。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画家体味了诗人秋夜望月怀人的情感,以简单的画面,展开了诗的意境。构图以近岸远水为背景,正中一株在秋风中杈桠的枯树,旁边衬托上一株枝叶浓密的桂树,在树的前后,站着年龄各不相同的五个人。这些人有的在袖手徘徊,若有所思;有的正在仰望着枯树上的昏鸦。已宿的寒鸦,被这一群人的到来所惊觉,有的正飞旋在枝头,不敢栖止。远处双峰缺处,月亮正圆。通过这幅版图上的人物的面貌表情和肃杀的环境氛围,使读者感到了游子远离故乡,在秋夜桂花树下,望月怀远的情思。画家正有力地表现了通过桂花明月和乌鸦的凄厉所衬托的悲凉境界,使人物悲秋的心情,更加显明地表达出来。这是诗人、画家、雕板家精神合一的产品。通过画面上的人物形象,和背景处理的调和统一,获得了高度的艺术效果。


  明代雕版画谱的作品中,以上三种,可以说是典型的代表。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说:


  “万历一代,版画之盛,诸画谱作者,当为功臣之首。”


  自从这些画谱出版以后,其他诸作,相继刊行。如万历中金陵荆山书林刻印、周履青编辑的《夷门庶谈》中,有《画薮》一卷。其图版中人物、花鸟、兰竹、草虫,应有尽有,刻工亦精。并附刻文嘉、王世贞、孙克弘、王穉登等四十余人的题跋。其中如“画人物论”等,对人物画笔法和比例分寸做了深入的探讨,是研究人物画的重要理论。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出色的艺术家胡正言(字曰从)编印《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创造“饾板”、“拱花”的套印技术。画谱中的竹谱、梅谱,全用彩色套印,使雕板技法,又提高了一大步,奠定了饾版套印技法,也是划时代的成就。清初李渔、沈因伯、诸升等合作的《芥子园画传》,也是在明代画谱盛行的影响下刊印完成的。

  总之,明代版画画谱的发展,是明代版画雕版印刷的新的发展。它对绘画艺术的传播,起了一定的作用,这应当肯定。当然,画谱这一形式,在功能方面,也有它的局限性。倘若一个学画的人,成年累月地钻到画谱里面去,不能自拔,只是墨守成规,终生不敢越出古人一步,忽视对客观现实物象的深入研究和技法上的革新创造,那一定会被陈规所束缚住的。但版画画谱,从版画艺术的成就来说,是我国版画史上珍贵的遗产,我们应该好好进行研究与批判地学习。


                  (载1959年《版画》第4期)

 

返回>>

COPYRIGHT @2010 郭味蕖美术馆中国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西街1048号 电话:0536-8361134 邮编:2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