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鱼堂藏画
知鱼堂藏画
 
 
知鱼堂画廊
知鱼堂画廊
 
 
 美术馆之友
 开放时间
 门票
 办展指南
 地理位置
 
 
 
 友情链接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
 北京画院
 
 

·标题:继承祖国优秀艺术传统的荣宝斋木版水印画
·作者:郭味蕖
·发布人:管理员
·日期:2010-10-21

继承祖国优秀艺术传统的荣宝斋木版水印画

 

  在首都帅府园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展览馆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人民美术出版社正联合举办荣宝斋木版水印画展览,这里系统地展出了四百多幅精美的木版水印画。这是我国辛勤智慧的劳动工人,高度发挥了创造力量,从而把悠久的雕版和彩印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荣宝斋是开设在北京琉璃厂西街的一家古老的南纸文具店,它创立在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它的业务除了发售各种宣纸、笺纸及文房用具以外,主要的就是把我国劳动先民创造的雕版印刷技术继承了下来。关于雕版印刷工作,最初的时候,自己并没有工厂,那时的木版水印,是交给“帖套作坊”去加工的。到了1906年,才将一部分雕版印刷工人组织在一起,从此雕版印制的货品一天天加多,营业也就渐渐地兴隆起来。解放以后,于1950年开始改为公私合营,1952年改为国营企业。这时,更多地印制了为广大人民喜爱的美术品——木版水印画行销国内外,在提倡人民艺术和国际文化交流上起了极大的作用。


  这次陈列的展品中,有摹印的敦煌壁画、长沙漆器图案、诗笺、年画以及历代画家周昉、沈周、蓝瑛、恽南田、任伯年、陈师曾等人的条幅画册,还有复制的现代国画家的作品。


  开凿于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的甘肃敦煌千佛洞,是我国早期的保存了最丰富的壁画的石窟。在研究我国古代历史、人民生活、历代衣冠、文物制度、宗教思想和美术图案方面,都有极大的贡献。但因远处边陲,使我们很不容易获得亲身去学习研究的机会。通过敦煌文物研究所的临摹展览,荣宝斋又从这些展品中选出了代表作,精印复制成《敦煌壁画》三辑。这次展出的有隋唐时代最绚丽、最富艳的藻井,还有衣纹飘举、色彩鲜明、姿态十分生动的飞天。又有关于劳动生活的描绘,我们看了画面上所表现的“挤乳”、“修造”、“狩猎”、“伐木”、“骑射”、“纤夫”、“雨中耕作”等生动活泼、群力工作的场面,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丰富的现实生活。此外壁画中的“仙人乘龙”、“仙人乘虎”各幅,因着充满了神活气氛,更巧妙地表现了构图上的优美匀称和赋彩的统一而又富于变化的调谐。


  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漆器,是我国划时代的艺术制作,从纹样的优美和描绘的细致缜密上,表现了我国劳动先民高度的艺术成就。这次展出了摹印的彩绘云纹漆盘、狩猎纹漆奁、辟邪兽纹方奁以及漆盾、漆案等等。这些中国彩画漆器图案的展出,充分显示了雕版印刷的精美。

  “诗笺”是一种精致的信纸,早在十五、六世纪时,我国就已经普遍流行了。虽然它是代表着一定的欣赏意识,但在构图的意境上是绵远的,在制作中也永久地保存着为了便于墨笔书写必须用淡色刷印的特点。在展出的《十竹斋笺谱》的仿制品中,“高标”、“伟度”、“孺慕”、“入林”种种,刻制刷印的实在精致。而在“折赠”、“灵瑞”、“杂稿”等画幅中,又精巧地继承了古代拱花的技术,因了笺谱的复制,使广大人民又重新看到了明代木刻水印画的风范。


  明代是我国雕版画的黄金时代,使木版水印技术达到了空前纯熟和精致的高峰。在十六世纪中叶的时候,又有了新的发明,那就是彩色套版木刻画的出现。郑振铎先生曾藏有一部明万历间出版的彩色刷印本《花史》,书的一面是彩图,一面是文字。但这部书的彩色刷印方法并不是套版,是在一块雕版上同时涂上几种颜色,一次刷印上去的。当时徽派名刻工黄鏻等所刻的滋兰堂彩印本《程氏墨苑》第一次付印时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原籍徽州寄寓南京的胡曰从氏,编刻《十竹斋画谱》里面的“竹梅谱”,就改用了彩色套版印刷,把分版分色、彩色饾版的技术,提高到了空前未有的程度。用许多不同形式的版,刷印出浓淡不同的各种复杂色彩,使画面的颜色效果更加调和悦目。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他又续刻笺谱四卷,又创出“拱花”一法。“拱花”的方法和现在的凸版相似。在印制时版面不刷颜色,只是把纸大力地压在版面上,使花纹很清晰地一一凸现在纸上。今天,荣宝斋仿制的《十笔斋笺谱》,仍然使用了这种方法。


  在展览会上,还展出了历代绘画的复制品。徐悲鸿的《奔马》,齐白石的《墨虾》,任伯年的《芦鸭图》,蔡嘉的《雪屋寒林图》,还有蓝瑛的山水册,沈石田的杂画册,恽寿平的花卉册,陈师曾的山水册,都是惟妙惟肖,获得了雌雄难辩、足以乱真的惊人的艺术成就。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我国绘画遗产中珍贵的人物画精品。摹制时在分版分色、雕版套印中也发挥了天才和智慧,使木版水印画突飞猛进地跨过了旧的范畴,比美了原作。


  北京荣宝斋是忠实地继承了我国千百年来雕版印刷的优秀传统,吸取了民族遗产中的精华,在工人兄弟的不断努力和创造发明中,使木版水印画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制作的手法上,克服了过去的大刀阔斧、粗率板滞的作风,一变而为有力的婉丽生动,由粗略简陋一跃而为精密整肃。这创造的成功,在国内外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实在是值得我们庆贺的。当然,在雕版和刷印方面,也还有一些做得不够完全满意的地方。如对于干笔皴法的雕镌方法,色量水分和质感的调和运用等,是仍有待于更进一步地研究。我们相信,今后在祖国木版水印画的继承、改进和创造上,一定会获得更大的成就。


                                                                        (1960)

 

 

 

返回>>

COPYRIGHT @2010 郭味蕖美术馆中国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西街1048号 电话:0536-8361134 邮编:2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