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鱼堂藏画
知鱼堂藏画
 
 
知鱼堂画廊
知鱼堂画廊
 
 
 美术馆之友
 开放时间
 门票
 办展指南
 地理位置
 
 
 
 友情链接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
 北京画院
 
 

·标题:文脉钩沉:西园诗社
·作者:
·发布人:管理员
·日期:2021-3-9

文脉钩沉:西园诗社

郭远航文

 

今天介绍几位才子佳人。

与文学作品中的才子佳人一样,他们大都命途多舛。

1861年,胶州,捻军。狼烟四起,诗人柯蘅、李长霞夫妇扶老携幼仓皇逃难,投奔潍县。李有《辛酉纪事一百韵》长诗,记录当时惨状:

开春贼东窜,避乱事远出。秋来复北行,烽火起仓卒。呼号闻比邻,怆惶出闺闼。女弱涕涟洏,姑老色惴慄。大儿前挽车,小儿后提挈。暮出东郭门,秋潦多乱辙。月暗影昽昽,路昏行蹩蹩。我随车徒行,十步再蹉跎……

对于喜爱书画的人士来说,胶州是高凤翰的家乡,是云蒸霞蔚之地。柯氏亦不弱,柯蘅的父亲柯培元,举人出身,善诗文,精金石,与掖县李图、安邱刘庄年、诸城李璋煜(陈介祺岳父)并称“山左四名家”。道光十五年(1835),由福建瓯宁知县调署台湾噶玛兰厅通判,一月即去职。

柯培元才华横溢,但性格过于狷介。据《一士类稿》记载,柯培元在福建时,一次夏天外出,赤足乘轿,行至街道的繁华路段,把两足搭在两个手扶板上,目空一切。恰巧,某官的轿子迎面而来,其人是个近视眼,见柯的脚搭在扶手上,以为向自己打招呼,急忙拱手还礼。此事传为笑柄。

如此恃才傲物,像郑板桥一样,是不可能在官场上达的。

柯蘅(1826-1887),号佩韦,一生不仕。早年随父游闽,从著名学者陈寿祺受训诂之学,于经学、史学、音韵、文字之学深有研究。十九岁求学济南尚志书院,时李长霞之父李图为主讲,以爱女妻之。

对于热爱诗歌的人,李长霞值得关注。她的诗,民国时期任大总统的徐世昌评价“格调高古,寄托遥深,蔚为国朝一作家”。徐主编的《晚晴簃诗汇》收其诗作七十一首。

李长霞出身于晚清莱州府掖县的一个文化世家。曾祖李锳,举人,官广西右江兵备道。祖父李兆元,字勺洋,官河南知县,著有《十二笔舫杂录》。父亲李图,字少伯,天才卓越,论者以为“山左称诗者,王士祯、赵执信以后,以图为巨擘云”。

李家与郭家为世谊,李兆元的姐姐李绮苍,号仙缥,嫁潍县郭塏为妻。

李绮苍亦是才女,能诗,《潍县志》有传。《北海郭氏诗存》中记录着她的《慰勺洋弟下第》一诗:

才人遇合古来悭,又是秋风落魄还。

梦里高堂思白发,马前故国望青山。

辛勤一第名难博,诵读三冬事未闲。

才调如君应不朽,黄花好为破愁颜。

对于李兆元(勺洋),郭家诗人郭去咎(1774-1858),亦有《题十二笔舫杂录》一诗:

勺洋诗叟东海仙,词源根柢渊乎渊。

豫州匏系滞一官,放眼茫茫混大千。

淋漓大笔扫云烟,交游投赠堆长笺。

琪花瑶草落眼前,含英吐秀争新鲜。

中有大手张船山,奇峰高压峨嵋巅。

差与主盟伯仲间,南华并存内外篇。

学庸说卦苦钻研,勺洋勺洋奚取焉。

程朱胡杨皆陈言,道无尽藏留真诠。

诗人郭鼎(1784-1852),字古存,号铭夏,郭塏之子,郭同芳之孙。从郑板桥赠郭思聪、郭同芳父子联语“有子才如不羁马,知君身是后凋松”,可知文脉渊源。

郭鼎著有《铭夏诗钞》,李图为其选定并撰序:

羁旅轗轲中,时露洒落胸襟,深人无浅语,亦哲士多达观也。若徒于寻常词客中求之,转失其真。非因蔡李之亲契、庄惠之知者,亦未易为斯评耳。道光癸卯新正五日,表弟李图拜识于泺源书院。

集中有《适楚过历下,访表弟李少伯不遇,车已驾,少伯追话于途,别之以诗》:

君留历下我天涯,过访还愁别绪加。

室迩人遥春草绿,鞭停鞍倚夕阳斜。

李生不见三年久,道左相悲两鬓华。

莫问洞庭湖上客,行将萍迹吊长沙。

1861年深秋,柯衡、李长霞来到潍县,寄寓在浮烟山下的一个小村落。李长霞有《述事五百字寄吉侯弟》:

盗贼生东海,玑衡指北躔。巢禽初去越,胡马不归燕。潍汭侨居久,山村假舍便。慈萱欣日永,小草得春妍。布乏公孙被,床无子敬毡。围炉分宿火,和药典华钿。屡见尘中釜,频经突少烟。窗寒宵擘絮,镫灺夜陈篇。羊蔡邻居久,殷韩共地偏。水清鱼泼泼,风暖蝶娟娟。秋圃花如锦,春塘柳似绵。弟兄欢刻烛,甥舅乐分笺。得意真如许,穷愁半释焉。不为毛义檄,肯著祖生鞭。儿赋《渭阳》什,予惭屈姊贤……

李自注:“弟与中表郭荔岩为邻居,余两子及弟皆假馆郭氏西园。”

胶州才子遇见潍县才子,西园诗社开启滥觞。主要成员有:柯蘅(佩韦),时年35岁;李长霞,时年36岁;李丰纶(吉侯),时年22岁;郭正(心正),时年41岁;郭言(立言、荔岩),时年30岁;郭绥之(靖侯),时年25岁;郭杭之(湘帆),时年23岁;柯劭憼(敬儒),生年不详;柯劭忞(凤荪),时年13岁;柯劭慧(生卒不详,凤荪之妹);刘抡升等。

其中除柯蘅、李长霞之外,李丰纶为李长霞胞弟;郭正、郭言为郭鼎之子;郭绥之、郭杭之为山西布政使、署理山西巡抚郭梦龄四子五子,即郭味蕖先生的叔高祖。由于郭鼎常年随郭梦龄宦游,担任幕僚,同时又是郭绥之、杭之的老师,故郭氏兄弟十分亲密,郭鼎诗集亦由郭绥之梓行。劭憼、劭忞、劭慧为柯李的子女。刘抡升,潍县人,因资料不多,本文暂且不谈。

此时李长霞有《西园即景》:

老树邀寒色,空烟淡夕晖。

鸣风秋叶急,垂架晚瓜稀。

花暖蝶为幄,苔寒石作衣。

萧然怜景暮,络纬促鸣机。

又有《看桃花》:

村南村北桃作花,绿芜尽处明春霞。

我来看时雨初歇,野烟淡淡花未遮。

侧蕊傍花纷婀娜,长枝短干交横斜。

南者盛开北者蕊,一株气候閒有差。

似留馀美戒先尽,含采不复相矜夸。

我因避乱去乡邑,花时怅望归路遐。

他乡春色忽烂缦,故园花好将焉加。

符山之峰出花外,石骨皴绿无土沙。

点染纵无灼灼华,此邦已觉清且嘉。

况有武陵在人世,有田可卖吾将家。

浮烟山又称程符山,一作符山,山虽不高,很有些文化传统,汉代的公孙弘墓以及麓台书院等名胜坐落其间。郭味蕖先生年轻时即常署“浮烟山中人”“浮翁”,以寄高情。李长霞也把这里比作世外桃源。

郭言(1831-1901),字立言,一字荔岩。郭鼎次子,李长霞表弟。著有《说文建首音义》4卷、《荔岩诗钞》。

郭言有《和靖侯弟赠柯佩韦之作》二首:

(一)

吾友丹邱子,诗名与尔齐。

访余潍水畔,来自介城西。

问字有高足,投诗多赫蹄。

异书欣乍购,夜读共燃藜。

(二)

风雅推子季,倾心亦有年。

曾传秋水慕,未过客庐前。

屐待阮孚蜡,榻因徐孺悬。

谁知摩诘病,犹复著新编。

柯家的祖上可以追溯到元代画家柯九思,号丹邱,诗书画三绝,尤以墨竹名世。

柯蘅则有《赠郭荔岩》一诗,表达对郭言的感激之情:

方今离乱际,自顾不为私。

即使敦交道,谁能似旧时。

艰难先事恤,委曲此心知。

高谊如君少,应将白首期。

又有《宿荔岩听秋村馆》:

泠然送清籁,似有远风过。

凉意在高树,空烟低断河。

鸦寒山月迥,蛩晓野田多。

终夜不成寐,秋思将若何?

刚来时,柯蘅母亲一病而逝,李长霞病几殆,儿女亦病,多亏柯蘅和亲友细心照料安慰,方得康复。李长霞有《和吉侯弟秋苔诗》:

微物亦生理,勿教屐齿侵。

疏林馀宿润,古井半秋阴。

一雨寒如此,无烟绿自深。

小园生欲遍,漠漠感愁心。

柯蘅有《春日与荔岩、吉侯小酌》:

醉得暂时乐,情忘久客身。

樽前花欲暮,乱后物犹春。

济世虚怀愿,谋生愧众人。

酒阑思往事,回首奈风尘。

又有《与李吉侯、郭荔岩游程符山(山有望海岩、毛女洞、摺嶂声泉诸胜)》

良晨偕胜侣,振策纡游行。

缅兹丘中赏,遂我物外情。

层台一眺望,风物肃以清。

石莲花共色,潭镜影孤明。

野赤日气炯,崖翠秋烟生。

高岩阻羲驾,古洞閟玄灵。

绿叠嶂如摺,风馀泉尚声。

读书怀韩子,令我仰遗型。

往规感昔冺,馀胜与今并。

安能释尘鞅,相与乐岩耕。

郭言胞兄郭正(1820-1879),字心正,郭鼎长子。《北海郭氏诗存》存诗两首:

夜酌

宵深石上坐,把酒对松酌。

愁共明月生,不共明月落。

济南湖上作

莲子湖西放棹行,菰蒲风起晚凉生。

尊前莫唱吴娘曲,暮雨潇潇动客情。

柯蘅有《西郊与郭心正(正)散步》:

与君散幽步,时复阅岩耕。

归犊柳阴饭,春泉沙底生。

小桥村路共,远雨野余晴。

近喜无尘事,经旬不入城。

郭杭之则有《心正兄招饮赠句》:

茅屋堪容膝,招来野趣宽。

鸟声穿树近,山色隔窗看。

花柳饶新意,琴书洽古欢。

主人能醉客,谈笑共盘桓。

又有《寄心正兄乡居》:

帘卷西风怯晚凉,萧斋寂寂漏声长。

浮烟山下秋如许,难溯蒹葭水一方。

郭家诗人中郭绥之天才卓越,一生寄情于诗,他与柯蘅关系最密,惺惺相惜,是终期一生的知友,柯蘅、李长霞的诗集由郭绥之选定,郭绥之的诗集也由柯蘅遴选,两人唱和最多:

寄柯五兄佩韦

问讯麓台月,春来几度明?

平林宿雾集,远水淡烟生。

酌酒不成醉,怀人空复情。

横琴在石榻,听尽断鸿声。

抝律一首寄佩韦

阜山山下开柴扉,忆汝吟诗瞻翠微。

可怜鸾翮有时铩,试问鹤骨何缘肥。

碧云美人思不极,芳草王孙嗟未归。

带甲于今满天地,亲故幸得相因依。

柯蘅则有《春日郭靖侯绥之至程符山下村居见访》四首:

(一)

抚衷有余愧,遗训负师门(谓远村、少伯两夫子)。流俗名何益,文章道岂尊。诸君曾汎爱,此意未轻论。寥落平生志,悲歌怆旅魂。

(二)

慨然为太息,传檄日纷纷。鼠狗中原盗,弓刀海上军。南飞惟夜鹊,北望尽浮云。老矣身将隐,时艰忍更闻。

(三)

世乱余生在,郊居晚计存。劳君赋秋水,枉驾过衡门。短烛樽前话,深花雨后村。还来应有约,一榻共陈蕃(余寄寓荔岩书舍)。

(四)

程符遥对宇,韩子有精庐(程符精舍,理堂先生读书处)。天地容高卧,朝廷问著书。风流今已矣,吾辈复何如。山色青如昔,相看独慨余。

又:

靖侯携琴见访

君若钟期子,我无山水音。

聊凭弦外意,一慰敌人心。

立秋日闻靖侯将过访

摵摵秋风入庭树,他乡羁客共徘徊。

明月今夕复何夕,美人待来竟不来。

薜荔山深屈子怨,鱼龙江冷杜陵哀。

古今共此悲愁意,期尔宵谈怀抱开。

与靖侯宵话

何难舍世事,潇洒老山林。

顾此艰危际,有惭高尚心。

乾坤百战在,风雨一灯深。

云近蓬莱远,杜陵犹苦吟。

送靖候归城

芳草日销歇,美人归驾车。

丛生思桂树,大上待河鱼。

此别频回首,相期更顾余。

白云不堪赠,搔首意踌躇。

答靖侯见赠诗

明星烂烂参旗张,严城坎坎宵鼓长。

听君抵掌论时事,黯然令我心内伤。

我昔思上治安书,书生之见勿乃愚。

我昔思著徙戎论,当道漠然置不问。

不如啸咏寄吾情,击缺唾壶百感生。

重翻走马引,复拟杜鹃行。

抱膝吟梁父,蒿目歌春陵。

白傅每篇託讽谕,子瞻有句忆觚稜。

讥评一任时人意,寥落岂知身后名。

我言未毕君叹息,作者之心独余识。

吁嗟乎!

今夕共此灯烛光,来晨分手愁茫茫。

从柯氏的第一首诗中,可知此时其岳丈李图已逝。李图诗文高旷,尝曰:“文非司马子长,诗非苏、李,不足为师法也。”徐松为济南泺源书院山长,见图诗,叹曰:“三百年来无此作矣。”

郭绥之有《挽表伯李少伯先生》:

枫林啼猿哀,天宇增寥廓。笔阵鱼丽摧,词源沧溟涸。跌荡老名宿,一夕文星落。手定千秋业,寂寂竟谁讬。先君昔解组,京华开东阁。宾客满画堂,樽酒时斟酌。先生曳履来,矫如凌空鹗。掀髯作剧谈,灏瀚词渊博。上下穷古今,纵横参策略。言出众人惊,妙论同疏凿。行年已称翁,精神犹矍铄。孙策初度江,陆机乍入洛。想象少年时,谁敢当锋锷。嗣读辋川稿,颇快屠门嚼。碑志马班遗,歌诗骚选若。鹍鹏击九万,下视群燕雀。鉊刀割不已,何如此干镆。可怜郑广文,一毡常萧索。可叹陶彭泽,五斗未敢薄。东门祖帐开,陆贾无囊橐。琴鹤空自随,寝邱何处着。侨寓程符下,衣食甘粗恶。堂中降玉棺,缑山闻笙鹤。西风冷繐帐,明月照沟壑。回思挥尘时,音容尚如昨。泉路多交期,大雅如可作。

对于郭正、郭言两兄弟,郭绥之有《寄立言兄》:

程符之山颜如赭,下有数村散平野。

诗句高吟秋叶黄,忽忆五亩躬耕者。

我才君才同樗散,造化小儿久相舍。

酌今论古两不知,把笔如椽自陶写。

河东拜手平淮雅,少陵挥泪洗兵马。

吾辈可是蓬蒿人,拂衣归去长林下。

又有《赠荔岩兄》:

我居城中庐,子居山中村。

昨夜城中雨,劳子山中云。

寒花徒寥落,秋苔尚缤纷。

养疴不出户,萧条经数旬。

赖子源源至,煮茗共论文。

我有河梁句,持之赠故人。

(送佩韦诗拟讬荔岩持赠)

郭杭之则有《春日访立言兄村居》:

偶趁春阴命笋舆,城南聊访故人居。

近村先见门前柳,入室频繙架上书。

草色迷离新雨后,山光映带晚霞初。

此间抱膝容高卧,不数南阳旧草庐。

对于早年的这一段经历,柯蘅次子柯劭忞刻骨铭心,有诗为证:

城西道中望郭丈荔岩村居忾然有作

田家霜露重,蚤起畏沾濡。

瞳瞳原上日,已出东南隅。

凉野褰晨色,焜黄辨林墟。

平畴交麦垅,侧路缘瓜区。

前登西山麓,望见中田庐。

夙昔衡门下,邂逅襒衣裾。

蓬蒿谁复剪,井径久应芜。

悯悯怀人意,凄凄感物摅。

平生推奖分,羁卯许狂愚。

庶几慰九京,不乞墦间余。

赠郭二丈立言

昔我避地程符东,寄食异县如转蓬。

干戈逼仄有旷土,腰镰陇亩甥舅同。

先生借我一亩宫,许我弱冠为终童。

平津墓上劚野蕨,商歌踯躅游相从。

此时海内乱无象,唐突鲸鲵横九壤。

殿上垂帘尧舜出,阃外专征方石往。

撝戈跃马取卿相,歘翕风云剧反掌。

书生万事落人后,况弃锄犁婴世网。

鸣乎往事难具陈,眼中聚散俄十春。

东逾濊貊西洮岷,瀴溟万里天为津。

饥来驱我何逡逡,得如一羽失百钧。

欲养不逮称鲜民,还乡又访山中邻。

枯桑叶尽风飙急,破屋巑岏狐兔入。

箧里藏书有鼠穿,井中乳雀无人汲。

先生六十犹堂堂,为我刈楚炊黄粱,

从容问我游何方,如今四海波不扬。

男耕女织咏太康,无田可耕事亦常,

曷不归来守故乡?尚忆当年弦诵地,

听秋馆里夜联床。

柯劭忞(1848-1933)字凤荪,一作凤孙,号蓼园。光绪十二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侍讲、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清史馆代馆长、总纂。他治学广博,尤精元史,曾独力编著《新元史》,使《二十四史》变成《二十五史》,他又负责总成《清史稿》,是当时闻名海内外的大儒。

柯劭忞得父母栽培,少年即才华横溢,七岁时写下“燕子不来春已晚,空庭落尽紫丁香”。他的诗,王国维曾在《大公报》上评价:“当世之诗,当以柯凤老为第一,以其为正宗,且所造诣甚高也。”

西园诗社雅集曾有拟鲍明远数诗联句一首,可见后生之可畏:

一春乏霖雨,迩日多昼阴。(敬儒)

二月芳草生,黄鸟皆好音。(荔岩)

三载违桑梓,淹留迄至今。(凤孙)

四海兵革满,去住难为心。(靖侯)

五柳应已茁,门巷谁来临。(敬儒)

六郡良家子,荷戈相侵寻。(荔岩)

七校亦远征,憔悴非所任。(凤孙)

八伯和卿云,我怀南风琴。(靖侯)

九歌空踟蹰,来去青枫林。(敬儒)

十亩待归耕,荒芜日以深。(荔岩)

敬儒是柯劭憼的号,光绪进士,官安徽知州。郭绥之有《题柯敬孺诗集》一首:

佩韦柯氏吾诗朋,老凤清声雏凤能。

剧孟隐然吴敌国,景公将与晋代兴。

观风自昔陋曹桧,争长任人先薛滕。

乔木故家慎勿失,浮嚣薄俗空骄竞。

郭杭之亦有《送柯敬孺劭憼之皖省》:

骊歌唱久客登程,风雨重阳正满城。

入座开樽谈旧事,隔墙听笛助离情。

梁园夙列枚邹席,皖水新驰召杜名。

二十年来知己友,公车几度忆同行。

郭杭之与柯劭忞为丁卯庚午并科同年举人,郭杭之极重柯氏之才,有《喜柯凤孙劭忞同年过访》:

秋斋岑寂甚,松竹起寒声。

喜有故人至,欣然倒屣迎。

开樽谈旧事,翦烛话离情。

未尽缠绵意,窗鸡听一鸣。

柯劭忞则有《郭湘帆听松草堂》:

听松堂前风谡谡,卷作秋涛能撼屋。

门闲径僻无三伏,连墙薛荔缘阶竹。

谁与主人共幽独,垂緌饮露鸣蜩宿。

良夜开轩萤照读,时来松下同碁局。

鹿皮翁住符山麓,主人问谁今二陆。

君家平原气如龙,十年读书草堂中。

先生见我比终童,昆刀出匣截蛟鸿。

棠梨夜雨春山空,我亦憔悴如转蓬。

桑条贯牛马受笼,岂若北窗听松风。

卞和不用泣龙钟。

以及《郭湘帆同年招饮即席作》:

柝静重门街鼓迟,初筵莫问夜何其。

人来峡束江盘地,岁入风饕雪虐时。

且拂征衣深劝酒,更烧官烛细论诗。

十年重忆追欢事,草色西池定问谁?

又有《和郭湘帆》二首:

(一)

灞陵射猎故将军,跃马弯弓百战身。

不使樊郦遇高帝,封侯李蔡下中人。

(二)

早年曾拜陆平原,海内文章许共论。

十载蹉跎归计晚,青莎杂树满西园。

柯劭忞时中反复忆及西园,称颂郭荔岩兄弟像隐居的鹿皮翁一样,汲山泉,食芝草;像晋朝陆机、陆云兄弟一样,文雅高才。又说郭言把他比作终童,终童是指汉朝的终军,济南人。字子云。少好学,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

柯劭忞又有《九日偕荔岩丈登麓台》:

杪秋风日佳,步屟兼清旭。

青林始摇落,已觉野容肃。

台迥傍岩阿,弥望但平陆。

渺渺认园廛,依依辨樵牧。

杖策拨丰榛,扱衽搴芳菊。

荣枿间枯條,霜崖无全绿。

缅怀前日事,壶觞俨在目。

旧迹荡烟埃,重来犹踯躅。

丈人物外兴,攫宁无感触。

更欲展嘉招,台上披书读。

关于郭正、郭岩兄弟的家教,郭绥之在铭夏诗抄后有遗事一则,可见一斑。

己酉之秋,先君奉命提刑河南,九月出都而行。是时族伯铭夏实在幕府,余与诸弟从之受学焉。道出容城,伯则谓余曰:杨忠愍公祠堂在即,汝其往谒之。余遂与族兄言共往。族兄言,伯之少子也。踰时而返,伯问曰:汝拜乎?曰:未也。则怒曰:见椒山先生而不拜,汝辈妄读圣贤书矣。抵汤阴,伯复与余同谒岳王祠。余懼伯之怒也,入祠而即拜,伯则喜曰:孺子可教也。遂为余道岳王遗事,慷慨激昂,若不胜其愤者。因指阶下桧、俊等铁像曰:此属与岳王流芳遗臭同千古矣。

咸丰十六年(1866)李丰纶选定柯蘅、郭绥之二人之诗,以《二家律选》二卷刊行。郭绥之有《李吉侯以拙作七律与佩韦五律合选一集,偶题其后并寄佩韦》:

附骥果能千里无,冻蝇先自怯长途。敢言上驷当中驷,殊觉小巫惭大巫。七子空劳慕何李,群贤漫拟讬江湖。区区鱼目难相溷,多谢隋侯明月珠。

郭绥之又有《对月寄李吉侯》:

秋气催薄暮,空庭梧叶寒。殊怜今夜月,不共故人看。细草萦荒径,疏萤点画栏。孤吟犹未就,怅望碧云端。

柯蘅一家后来移居城里北门大街路东,即今美术馆之斜对面。但柯氏一家仍十分怀念西园和郭家兄弟。柯蘅有:寄郭荔岩(言)

回忆昔时款,皆成今日思。莫言分手易,只悔识君迟。客屐花前径,秋斋雨后棋。麓台旧游处,偕隐更相期。 溪上晚步怀荔岩芳草绿齐沙岸平,春波影卧石桥横。晚风吹笠柳花落,野水入田鱼子生。云溪墨溪不可渡,大珠小珠相向晴。几载故人相携手,嗟余吟眺难为情。 怀荔岩纵使常相见,俱非少年时。十年况久别,一晤更难期。春草庸生里,秋风孔相祠。何当重剪烛,与尔共论诗。

柯蘅长女柯劭慧亦有《再到西园故居偶题》:

前溪山色转苍然,斗觉春光到客边。忽见西园花满树,始知别后已经年。

1867年李鸿章率大军镇压捻军,前军后勤设在潍城,郭绥之、郭杭之以近亲(其三兄简之与李为儿女亲家)协助大军转运粮台,后以军功授衔。

羽檄星驰,目不及瞬,靖侯则从容坐镇,应之裕如。率车徒挽刍粟,使战士三万人赖以不呼庚癸。而靖候不书名于幕府以邀后日之勲,且出其馀力,招柯君佩韦相与酌古论今,形诸篇咏,数月兵事若可覆案也。(赵康侯《聊复集序》)

其后柯蘅、李丰纶去河南投靠亲友,郭绥之赴任江苏,劭憼、劭忞外出求学赶考,西园诗社成员劳燕分飞,但鱼雁传书,诗心常在。柯蘅有:晓起与荔岩作别腷腷膊膊晨鸣啼,寥寥落落残星低。骊驹在门仆在野,伯劳飞东燕飞西。深悲时序云秋矣,遥睇关山彼美兮。何事王孙偏远去,天涯芳草又萋萋。 重阳抵岗山屯寄怀郭荔岩、李吉侯有客倦停鞭,孤村夕照边。汶流分鲁道,岱色尽齐天。萸菊逢佳节,风尘慨暮年。登高多旧侣,相忆定凄然。将去潍与吉侯外弟话别

将别共樽酒,长贫怜客途。

屈平惟有姊,士会未归孥。

往矣依依柳,维之皎皎驹。

明朝回首望,烟树隔程符。

留别郭靖侯

昔别迈重阳,今行当暮节。

悽怀畏或增,欢情念当竭。

逝晷无停阴,前路有引辙。

淅淅商飚飞,晶晶秋霄洁。

怆怳游客心,抚景难为悦。

忆昨盛欢娱,清谈霏玉屑。

复此感离倧,缄情向天末。

宁我独尔㪟,伊人乃时哲。

惜非蕙兰花,既行不得撷。

惠我以好音,他时慰契阔。

郭绥之有:

酬佩韦留别诗

三载不相见,西望隔大行。

我抱东海月,千里送清光。

干戈仓皇际,灯烛同一堂。

促膝话衷曲,何辞酒盈觞。

嗟我守枯寂,久与世相忘。

君容古邺中,结交多老苍。

岂无应徐辈,与之相颉颃。

论才更及我,感君情意长。

前路满风雨,别期记重阳。

明年当此日,菊花空自黄。

送柯佩韦

伤禽为子惊,疲马为我鸣。

行色正仓卒,知子返邺城。

邺城来几日,返去何太疾。

子有远别离,我有长相思。

天上古明月,暂满还复亏。

地下古车辙,岂有穷已时。

郭绥之又有:

寄佩韦彰德

太行山居天下中,冀青兖豫分西东。

客游适据太行脊,左右顾盼神为雄。

方今四海富兵革,男儿括发争从戎。

朝延虽设五等爵,书生不建云台功。

临风吊古亦多事,空有诗句吟秋虫。

勒铭献雅俱无用,连篇月露谁能工。

先生揽胜日已久,关山形势罗心胸。

孟门白马奚自杜,滑台玉壁何由攻。

名将战绩录示我,亦可医我才智穷。

吁嗟乎,少陵自许在稷契,起坐茅屋吹秋风。

不见怀佩韦

不见故人今几年,月明三十六回圆。

长途鱼雁书偶尔,高阁琴樽心惘然。

大陆云开当旅舍,浊河雨涨见归船。

似子羁栖不归去,更向残春闻杜鹃。

柯蘅又有:

题靖侯诗集

当代论风雅,惟君与古期。

此才生使独,吾道世宁知?

经济诸公策,乾坤苦战时。

从来忧国意,只在少陵诗。

答靖侯见寄

远山近山烟不分,故人遥隔怀清芬。

谁其言者两黄鹄,将子来兮多白云。

细雨下帘昼寂寂,春风吹梦花纷纷。

休论世上不得意,西涧可思猿鹤群。

留别酬靖侯二首

(一)

泠泠七弦琴,悽悽游子吟。

藉问胡为尔,游子多苦心。

苦心复谁知,感此远别离。

别离去南州,路远行人愁。

贫贱驱我去,安得为君留。

岂不惮艰险,我命实不犹。

鹤鸣知天高,鱼伏知水深。

斯世多泛交,何以慰素忱。

素忱不可慰,怀君金玉音。

(二)

天马出西北,倐然来中州。

知已处遐远,两意自绸缪。

怀君一寸心,伴我万里游。

万里虽云遥,此意无阻修。

精诚自可接,勿为别离忧。

努力各自爱,朱颜日以迈。

郭绥之又有《送李吉候之河南》:

一曲骊歌不可留,樽前时复为君愁。

风生木末芙蓉晚,霜满山中桂树秋。

鸿雁南飞无尺素,黄河北渡有孤舟。

此心千里随明月,夜夜含光送远游。

同治十三年(1874),李吉侯、柯劭忞一同赴京赶考,落第后回河南,却遭遇山洪以殁,年仅三十五岁。

据潍县光绪进士、曾任锦州府知府的陈恒庆在《谏书稀庵笔记》(一名《归里清潭》)中记:

甲戌会试后,柯、李皆下第,同赴河南禹州投亲。已入豫境,离禹城仅九十里,坐车行至深沟。其地两面悬崖,中为大道。雨后山水陡下,季侯淹毙,同死者车夫三四人,骡马十余头。凤荪踞车盖之上,浪冲车倒行,其后悬崖崩塌,车乃止,乃呼救。崖上人缒而上之,竟得生。此行也,得生者凤荪一人,亦云幸矣。太史自言:得生固幸,水退后,一面雇人寻尸,一面雇人赴禹州署送信。夜间尸体在野,一人守之,与群犬酣战,殆竭尽生平之力矣。

而据民国徐一士所著《一士类稿》中又记:

柯氏既脱险,归至遂平,叩见其父后,见案头有某书一部,亟取而阅览,于遭险之事,一语不遑提及也。其父检点其行装等,睹水渍之痕,询之,而柯氏方聚精会神以阅书,其味醰醰然,未暇即对。其父旋于其携回之书箱中,见有《萝月山房诗集》一册,李吉侯所作也,因问及李氏,柯对曰:“死矣。”而仍手不释卷,神不他属。父怒,夺其书而掷诸地,诃之曰:“尔舅身故,是何等事,乃竟不一言,书呆子之呆,一至于此耶!”复询其详,始备言途中遇祸之经过焉。柯氏沉酣典籍,近于入魔,其事固多可笑,而后来之克为有名学者,未尝不得力于此种书淫之精神耳。“用志不纷,乃凝于神”,其是之谓欤。

郭绥之赴任吴门,郭杭之有《送五兄之江苏》二首:

(一)

城南万木晓经霜,送别前村懒举觞。

唱彻骊歌初就道,飞来雁影不成行。

连天风雪时方肃,极目关河路正长。

莫向临歧轻洒泪,恐君恼乱客中肠。

(二)

听松常爱草堂居,诗酒追随十载余。

聚首甫经戎马后,牵怀又值别离初。

乍辞乡国情何隈,能继功名愿不虚。

堂上慈亲频注念,平安早寄数行书。

又有《寄五兄江南》二首:

(一)

吴水吴山宦辙驰,年来寄迹各天涯。

每当兄弟分离后,回忆家园欢聚时。

联句难成花萼集,开编怕读鹡鸰诗。

中年心事偏多感,陶写难凭竹与丝。

(二)

五载吴门听鼓频,依然手服因风尘。

檄传戌幕怀前度,力毳传书藉此身。

北莱难通江国梦,莺花独看故园春。

家书还望殷勤寄,望澈来潮卅六鳞。

郭绥之一生寄情于诗,早年有《畹香村会稿》《餐霞集》《聊复集》梓行于世,后又成《沧江诗集》十卷,黎庶昌选定并序。序如下:

靖侯郭君,山左奇士也。同治丁卯流贼窜齐鲁,肃毅伯督师东征,内扼胶莱,外防运济,起长围以困之。维时援军集者数万人,猋合云沓,悬釜待炊,肃毅伯以馈饷事属君。君一诸生,慨然以东道自任不疑。自夏徂冬,后路不烦。而辩其为人,尚气谊,重然诺,果敢能任事若此。从军二载,中原荡平,叙功以县令需次苏州,予始获交于君。相与谈艺累日,因得悉其家世,而靖侯意气清远,兴象洒然,若望其为簪缨之族者。顾独过视予,出其前后诸诗集属余选次。

予观靖侯之诗,学识兼充,与年倶进。至从军以来所作,以《王风》行迈之思,发《小雅》凄恻之响,铺张排比,可以兴观。噫!靖侯之诗特其寄焉者耳而已,卓卓可传如是,他日以其所学,播为政事,发为文章,不更有远于此者哉!而其诗之日进不已,予更以入蜀少陵、渡海东坡期之,靖侯亦早有自信于胸中者。爰删其少作若干,序而归之。靖侯于过江时怆然有感,遂改名其集曰沧江诗集云。

《沧江诗集》中有《江上泊舟寄立言兄十六韵》:

楚国芙蓉泽,吴畺薜荔村。

挂帆破清晓,系缆动黄昏。

田作棋枰势,山皴斧劈痕。

微风下落叶,清露浥芳荪。

孤剑淹京口,疏钟到海门。

疮痍人未起,经济尔何存。

虎骑千群渡,龙骧万斛奔。

大江流战血,残垒断征魂。

仍驻楼船将,空余草木屯。

登临多客感,羁旅亦君恩。

搔首念乡井,含情思弟昆。

草堂春结社,花径雨开樽。

抽轸凭相问,吟诗许细论。

秦川怨公子,淮上忆王孙。

再订他年约,终期同姓敦。

小山丛桂在,漂泊任乾坤。

岂料才子薄命,郭绥之于吴门一病而亡,年仅三十八岁。

郭杭之有《寄柯佩韦汝南,兼寄去五兄遗诗托其选定》:

汴水迢迢阅几程,汝南今又驻文旌。

关河踪迹经离乱,翰墨知交判死生。

本属苔岑通夙好,又从兰谱结新盟。

相如遗稿凭君定,仰企骚坛月旦评。

西园诗社中,柯劭忞的结局最好,早年孱弱多病,晚年却康健不衰。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学术,成《新元史》,宏大精研,海内叹服。王森然在《柯劭忞先生评传》中称之为“中国学术之大幸”。

他后来以遗老居京,受潍县金石学术风气影响,他参与北京金石社团冰社的活动,与罗振玉、马衡、陈宝琛、徐森玉、陈半丁、寿石工、胡佩衡、徐宗浩、丁佛言等相与切磋。陈介祺曾孙、郭味蕖岳父陈文会(礼臣)先生亦为社员。柯氏之子昌泗、昌济同为著名金石学者。

时值三八国际妇女节,用李长霞戒子命女诗,作为结尾。

命女(其六)

维诗与书,发天明命。

长善成仁,达理卫性。

道在莫离,事成日用。

岂必男子,女子是共。

勿谓华辞,斯道之盛。

兴至名篇,温和以正。

戒子诗(其一)

羲和无返辔,昔贤惜分阴。

念尔流离子,少小值苦辛。

荒废惜往昔,僶俯慎在今。

姱修苟不力,老大倏相寻。

乾行贵不息,纤条成修林。

本文配图分别为郭味蕖先生作品

暨郭怡孮先生、郭玫孮先生作品

返回>>

COPYRIGHT @2010 郭味蕖美术馆中国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西街1048号 电话:0536-8361134 邮编:2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