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鱼堂藏画
知鱼堂藏画
 
 
知鱼堂画廊
知鱼堂画廊
 
 
 美术馆之友
 开放时间
 门票
 办展指南
 地理位置
 
 
 
 友情链接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
 北京画院
 
 

·标题:诗翰传家四百年
·作者:
·发布人:管理员
·日期:2021-2-17

今天介绍几位才子佳人。

与文学作品中的才子佳人一样,他们大都命途多舛。

1861年,胶州,捻军。狼烟四起,诗人柯蘅、李长霞夫妇扶老携幼仓皇逃难,投奔潍县。李有《辛酉纪事一百韵》长诗,记录当时惨状:

开春贼东窜,避乱事远出。秋来复北行,烽火起仓卒。呼号闻比邻,怆惶出闺闼。女弱涕涟洏,姑老色惴慄。大儿前挽车,小儿后提挈。暮出东郭门,秋潦多乱辙。月暗影昽昽,路昏行蹩蹩。我随车徒行,十步再蹉跎……

对于喜爱书画的人士来说,胶州是高凤翰的家乡,是云蒸霞蔚之地。柯氏亦不弱,柯蘅的父亲柯培元,举人出身,善诗文,精金石,与掖县李图、安邱刘庄年、诸城李璋煜(陈介祺岳父)并称“山左四名家”。道光十五年(1835),由福建瓯宁知县调署台湾噶玛兰厅通判,一月即去职。

柯培元才华横溢,但性格过于狷介。据《一士类稿》记载,柯培元在福建时,一次夏天外出,赤足乘轿,行至街道的繁华路段,把两足搭在两个手扶板上,目空一切。恰巧,某官的轿子迎面而来,其人是个近视眼,见柯的脚搭在扶手上,以为向自己打招呼,急忙拱手还礼。此事传为笑柄。

如此恃才傲物,像郑板桥一样,是不可能在官场上达的。

柯蘅(1826-1887),号佩韦,一生不仕。早年随父游闽,从著名学者陈寿祺受训诂之学,于经学、史学、音韵、文字之学深有研究。十九岁求学济南尚志书院,时李长霞之父李图为主讲,以爱女妻之。

对于热爱诗歌的人,李长霞值得关注。她的诗,民国时期任大总统的徐世昌评价“格调高古,寄托遥深,蔚为国朝一作家”。徐主编的《晚晴簃诗汇》收其诗作七十一首。

李长霞出身于晚清莱州府掖县的一个文化世家。曾祖李锳,举人,官广西右江兵备道。祖父李兆元,字勺洋,官河南知县,著有《十二笔舫杂录》。父亲李图,字少伯,天才卓越,论者以为“山左称诗者,王士祯、赵执信以后,以图为巨擘云”。

李家与郭家为世谊,李兆元的姐姐李绮苍,号仙缥,嫁潍县郭塏为妻。

今天介绍几位才子佳人。

与文学作品中的才子佳人一样,他们大都命途多舛。

1861年,胶州,捻军。狼烟四起,诗人柯蘅、李长霞夫妇扶老携幼仓皇逃难,投奔潍县。李有《辛酉纪事一百韵》长诗,记录当时惨状:

开春贼东窜,避乱事远出。秋来复北行,烽火起仓卒。呼号闻比邻,怆惶出闺闼。女弱涕涟洏,姑老色惴慄。大儿前挽车,小儿后提挈。暮出东郭门,秋潦多乱辙。月暗影昽昽,路昏行蹩蹩。我随车徒行,十步再蹉跎……

对于喜爱书画的人士来说,胶州是高凤翰的家乡,是云蒸霞蔚之地。柯氏亦不弱,柯蘅的父亲柯培元,举人出身,善诗文,精金石,与掖县李图、安邱刘庄年、诸城李璋煜(陈介祺岳父)并称“山左四名家”。道光十五年(1835),由福建瓯宁知县调署台湾噶玛兰厅通判,一月即去职。

柯培元才华横溢,但性格过于狷介。据《一士类稿》记载,柯培元在福建时,一次夏天外出,赤足乘轿,行至街道的繁华路段,把两足搭在两个手扶板上,目空一切。恰巧,某官的轿子迎面而来,其人是个近视眼,见柯的脚搭在扶手上,以为向自己打招呼,急忙拱手还礼。此事传为笑柄。

如此恃才傲物,像郑板桥一样,是不可能在官场上达的。

柯蘅(1826-1887),号佩韦,一生不仕。早年随父游闽,从著名学者陈寿祺受训诂之学,于经学、史学、音韵、文字之学深有研究。十九岁求学济南尚志书院,时李长霞之父李图为主讲,以爱女妻之。

对于热爱诗歌的人,李长霞值得关注。她的诗,民国时期任大总统的徐世昌评价“格调高古,寄托遥深,蔚为国朝一作家”。徐主编的《晚晴簃诗汇》收其诗作七十一首。

李长霞出身于晚清莱州府掖县的一个文化世家。曾祖李锳,举人,官广西右江兵备道。祖父李兆元,字勺洋,官河南知县,著有《十二笔舫杂录》。父亲李图,字少伯,天才卓越,论者以为“山左称诗者,王士祯、赵执信以后,以图为巨擘云”。

李家与郭家为世谊,李兆元的姐姐李绮苍,号仙缥,嫁潍县郭塏为妻。

今天介绍几位才子佳人。

与文学作品中的才子佳人一样,他们大都命途多舛。

1861年,胶州,捻军。狼烟四起,诗人柯蘅、李长霞夫妇扶老携幼仓皇逃难,投奔潍县。李有《辛酉纪事一百韵》长诗,记录当时惨状:

开春贼东窜,避乱事远出。秋来复北行,烽火起仓卒。呼号闻比邻,怆惶出闺闼。女弱涕涟洏,姑老色惴慄。大儿前挽车,小儿后提挈。暮出东郭门,秋潦多乱辙。月暗影昽昽,路昏行蹩蹩。我随车徒行,十步再蹉跎……

对于喜爱书画的人士来说,胶州是高凤翰的家乡,是云蒸霞蔚之地。柯氏亦不弱,柯蘅的父亲柯培元,举人出身,善诗文,精金石,与掖县李图、安邱刘庄年、诸城李璋煜(陈介祺岳父)并称“山左四名家”。道光十五年(1835),由福建瓯宁知县调署台湾噶玛兰厅通判,一月即去职。

柯培元才华横溢,但性格过于狷介。据《一士类稿》记载,柯培元在福建时,一次夏天外出,赤足乘轿,行至街道的繁华路段,把两足搭在两个手扶板上,目空一切。恰巧,某官的轿子迎面而来,其人是个近视眼,见柯的脚搭在扶手上,以为向自己打招呼,急忙拱手还礼。此事传为笑柄。

如此恃才傲物,像郑板桥一样,是不可能在官场上达的。

柯蘅(1826-1887),号佩韦,一生不仕。早年随父游闽,从著名学者陈寿祺受训诂之学,于经学、史学、音韵、文字之学深有研究。十九岁求学济南尚志书院,时李长霞之父李图为主讲,以爱女妻之。

对于热爱诗歌的人,李长霞值得关注。她的诗,民国时期任大总统的徐世昌评价“格调高古,寄托遥深,蔚为国朝一作家”。徐主编的《晚晴簃诗汇》收其诗作七十一首。

李长霞出身于晚清莱州府掖县的一个文化世家。曾祖李锳,举人,官广西右江兵备道。祖父李兆元,字勺洋,官河南知县,著有《十二笔舫杂录》。父亲李图,字少伯,天才卓越,论者以为“山左称诗者,王士祯、赵执信以后,以图为巨擘云”。

李家与郭家为世谊,李兆元的姐姐李绮苍,号仙缥,嫁潍县郭塏为妻。

李绮苍亦是才女,能诗,《潍县志》有传。《北海郭氏诗存》中记录着她的《慰勺洋弟下第》一诗:

才人遇合古来悭,又是秋风落魄还。

梦里高堂思白发,马前故国望青山。

辛勤一第名难博,诵读三冬事未闲。

才调如君应不朽,黄花好为破愁颜。

对于李兆元(勺洋),郭家诗人郭去咎(1774-1858),亦有《题十二笔舫杂录》一诗:

勺洋诗叟东海仙,词源根柢渊乎渊。

豫州匏系滞一官,放眼茫茫混大千。

淋漓大笔扫云烟,交游投赠堆长笺。

琪花瑶草落眼前,含英吐秀争新鲜。

中有大手张船山,奇峰高压峨嵋巅。

差与主盟伯仲间,南华并存内外篇。

学庸说卦苦钻研,勺洋勺洋奚取焉。

程朱胡杨皆陈言,道无尽藏留真诠。

诗人郭鼎(1784-1852),字古存,号铭夏,郭塏之子,郭同芳之孙。从郑板桥赠郭思聪、郭同芳父子联语“有子才如不羁马,知君身是后凋松”,可知文脉渊源。

郭鼎著有《铭夏诗钞》,李图为其选定并撰序:

羁旅轗轲中,时露洒落胸襟,深人无浅语,亦哲士多达观也。若徒于寻常词客中求之,转失其真。非因蔡李之亲契、庄惠之知者,亦未易为斯评耳。道光癸卯新正五日,表弟李图拜识于泺源书院。

集中有《适楚过历下,访表弟李少伯不遇,车已驾,少伯追话于途,别之以诗》:

君留历下我天涯,过访还愁别绪加。

室迩人遥春草绿,鞭停鞍倚夕阳斜。

李生不见三年久,道左相悲两鬓华。

莫问洞庭湖上客,行将萍迹吊长沙。

1861年深秋,柯衡、李长霞来到潍县,寄寓在浮烟山下的一个小村落。李长霞有《述事五百字寄吉侯弟》:

盗贼生东海,玑衡指北躔。巢禽初去越,胡马不归燕。潍汭侨居久,山村假舍便。慈萱欣日永,小草得春妍。布乏公孙被,床无子敬毡。围炉分宿火,和药典华钿。屡见尘中釜,频经突少烟。窗寒宵擘絮,镫灺夜陈篇。羊蔡邻居久,殷韩共地偏。水清鱼泼泼,风暖蝶娟娟。秋圃花如锦,春塘柳似绵。弟兄欢刻烛,甥舅乐分笺。得意真如许,穷愁半释焉。不为毛义檄,肯著祖生鞭。儿赋《渭阳》什,予惭屈姊贤……

李自注:“弟与中表郭荔岩为邻居,余两子及弟皆假馆郭氏西园。”

胶州才子遇见潍县才子,西园诗社开启滥觞。主要成员有:柯蘅(佩韦),时年35岁;李长霞,时年36岁;李丰纶(吉侯),时年22岁;郭正(心正),时年41岁;郭言(立言、荔岩),时年30岁;郭绥之(靖侯),时年25岁;郭杭之(湘帆),时年23岁;柯劭憼(敬儒),生年不详;柯劭忞(凤荪),时年13岁;柯劭慧(生卒不详,凤荪之妹);刘抡升等。

其中除柯蘅、李长霞之外,李丰纶为李长霞胞弟;郭正、郭言为郭鼎之子;郭绥之、郭杭之为山西布政使、署理山西巡抚郭梦龄四子五子,即郭味蕖先生的叔高祖。由于郭鼎常年随郭梦龄宦游,担任幕僚,同时又是郭绥之、杭之的老师,故郭氏兄弟十分亲密,郭鼎诗集亦由郭绥之梓行。劭憼、劭忞、劭慧为柯李的子女。刘抡升,潍县人,因资料不多,本文暂且不谈。

此时李长霞有《西园即景》:

老树邀寒色,空烟淡夕晖。

鸣风秋叶急,垂架晚瓜稀。

花暖蝶为幄,苔寒石作衣。

萧然怜景暮,络纬促鸣机。

又有《看桃花》:

村南村北桃作花,绿芜尽处明春霞。

我来看时雨初歇,野烟淡淡花未遮。

侧蕊傍花纷婀娜,长枝短干交横斜。

南者盛开北者蕊,一株气候閒有差。

似留馀美戒先尽,含采不复相矜夸。

我因避乱去乡邑,花时怅望归路遐。

他乡春色忽烂缦,故园花好将焉加。

符山之峰出花外,石骨皴绿无土沙。

点染纵无灼灼华,此邦已觉清且嘉。

况有武陵在人世,有田可卖吾将家。

浮烟山又称程符山,一作符山,山虽不高,很有些文化传统,汉代的公孙弘墓以及麓台书院等名胜坐落其间。郭味蕖先生年轻时即常署“浮烟山中人”“浮翁”,以寄高情。李长霞也把这里比作世外桃源。

郭言(1831-1901),字立言,一字荔岩。郭鼎次子,李长霞表弟。著有《说文建首音义》4卷、《荔岩诗钞》。

和靖侯弟赠柯佩韦之作

吾友丹邱子,诗名与尔齐。

访余潍水畔,来自介城西。

问字有高足,投诗多赫蹄。

异书欣乍购,夜读共燃藜。

 

风雅推子季,倾心亦有年。

曾传秋水慕,未过客庐前。

屐待阮孚蜡,榻因徐孺悬。

谁知摩诘病,犹复著新编。

 



郭为旬(1821-1870),十四世。诸生。



村晚

归路欲黄昏,苍烟锁一村。

老渔歌水岸,野犬守柴门。

破网悬枫杪,潭流皱月痕。

有谁鸡黍具,灯下谈寒温。



 


 

郭翰之(1822-1862),十四世。诸生。著有《爱拙轩诗草》。



有感 

征戍愁南国,狼烽入塞频。

仗谁忧社稷,空自偹臣邻。

此际多强宼,当年亦顺民。

但能宣德化,何处起烟尘。



 



郭金铭(1822-?),十四世。诸生。著有《海樵诗存》四卷、《海樵词》一卷。



自述

吾懒已难恕,儿痴不可医。

寒花秋种晚,古砚墨磨迟。

水陆频鞅掌,推敲数撚髭。

行囊无别物,一卷放翁诗。



 



郭穆之(1835-1850),十四世。著有《艺竹轩遗课》。



李将军祠

汗马奏边勋,高名迈白云。

可怜汉天子,无地与将军。



 



郭绥之(1836-1873),十四世。诸生。江苏知县。著有《畹香村稿》《餐霞集》《聊复集》《沧江集》。



寄肃毅伯

百城环列大江开,淮海尘清勣壮哉。

玉帐多时闻北上,牙旗何事缓东来。

深宫宵旰烦专阃,山左安危藉异材。

会见欃枪随剑落,勋名谁道后云台。


 



附郭荆泽(生卒不详),郭绥之女,适费县王景祜。《潍县志稿•人物志》有传。

 

 

春日思乡

可怜千里客,未卜几时归。

不及南征雁,春来又北飞。 

 



郭杭之(1838-1904),十四世。举人。著有《青桐轩诗集》。



大兄由西宁入觐于除日抵潍喜赋

六千里外返轮蹄,十九年中听鼓鼙。

转饷遥通青海畔,巡方远自玉关西。

盘桓试抚松三径,冷淡亲尝菜一畦。

计日春明朝北阕,天恩应锡紫封泥。



 


郭荣清(1802-1855),十五世。武生。著有《兰堂诗草》。



秋燕

拂柳穿花事已非,恋情仍傍画楼飞。

今朝簷下解红缕,何日簾边展素翚。

别后卢家春寂寂,愁添谢巷雨霏霏。

炎凉阅尽君知否,莫问来年归不归。



 



郭徵庸(1814-1889),十五世。诸生。著有《宾唐遗诗》。



题铭夏叔祖诗后

矍铄老翁孰与俦,一生论断具阳秋。

风尘有意垂青眼,毁誉无心到白头。

寻胜曾游甘露寺,登高犹上拂云楼。

前身合是杜工部,语不惊人死不休。



郭文沅{1816-1864},十五世。诸生。著有《白云庐诗草》。



忆宾唐兄

兄弟别离久,江南客未归。

思家还怅怅,有梦亦依依。

风急雁行断,秋高鲤信稀。

怀君君不见,北望每歔欷。


 


郭文泉(1825-1879),十五世。诸生。



寒夜

风物萧条对短檠,诗怀冷落最无情。

连番把酒愁方永,一夜怀人梦未成。

宝鼎香残留篆渺,茅斋岑寂觉寒生。

由来不解谈元趣,谁遣窗鸡破晓鸣。

 

郭济远(1826-1896),十五世。举人。章丘县教谕。著有《冷斋诗草》。



读湘帆叔诗赋呈

一纸邮筒感不禁,家庭师友廿年心。

西堂春去无芳草,北阮人归剩竹林。

匹马短衣思往事,高山流水许知音。

不痴阿叔成佳咏,岁晚冷斋对雪吟。



 



郭恩观(1832-1885),十五世。郭味蕖曾祖父。举人。浙江知县。



咏竹

不有琅玕不可居,笋尖当路爱难除。

削成素简书经史,细向灯前辯鲁鱼。



 



郭恩煌(1842-1887),十五世。诸生。著有《吟香书屋诗草》。



九日雨中登城

久霖佳节悮,未暝戍楼昏。

云重欲粘树,雨来全蔽村。

菽田湿黄叶,苔堞上青痕。

薄薄东坡酒,寥寥北海樽。



 



郭恩孚(1847-1915),十五世。著有《果园诗钞》《天中岛》。


                               
遣怀

天遣诗人老涧阿,救时无策且吟哦。

杜鹃常抱落花恨,布谷何如芳草多。

自昔北风嘶代马,而今南陌泣铜驼。

谁知四十年前客,虎帐谈兵夜枕戈。



 



郭恩1848-1915),十五世。举人。著有《退庐诗钞》。



岁暮感怀

雪拥窗先暝,灯前白发新。

病来愁入夜,寒极不知春。


俯仰嗟吾老,艰难困此身。

梅花同寂历,清瘦比诗人。



 



郭恩谊(1858-1921),十五世。郭杭之长子,出嗣郭绥之。

 

 

新晴

蕉心卷碧雨初晴,凉蕈风来枕上清。

睡起草堂浑无事,闲听远树送蝉声。



 



郭恩泽(1858-1908),十五世。 

 


春晴

九十春光媚,盈眸景物妍。

青归芳草外,绿涨画桥边。

柳暗花明地,风和雨过天。

园林当此际,游赏集群贤。



 


 


郭恩赓1864—1939),十五世。进士,任翰林院编修。著有《过斋诗存》。诗集已佚,此据当年试卷誊录。



赋得“云补苍山缺处齐”,得“山”字

一色苍然合,齐排万笏山。缺时知涧断,补处借云还。黛染参差际,青浮缥缈间。鱼鳞同罨画,螺髻亲回环。乱叠峰如睡,平铺石不顽。岭披新絮帽,径掩旧松关。低界岚光碧,遥横夕照殷。为霖逢圣世,出岫觐天颜。



 



郭璇光(1869-1921),十六世。郭恩观次子。户部主事。

 

 

菊花

爱菊东篱意未灰,呼童次第瓦盆栽。

虽无高士田园兴,也学伧夫市贾来。

前日不曾和露种,几枝犹喜傲霜开。

破除老病无穷闷,且对黄花尽一杯。



 



郭藜光(1872-1925),十六世。

 

 

寒亭赏桃花

归来无意恋莺花,昔日桃林剩落霞。

寒浞河边分手处,鞭丝帽影自横斜。



 



郭肇光(1873-1899),十六世。郭味蕖祖父。廪贡生。甲午科试一等一名。诗文已佚,此据当年试卷誊录。



赋得“青遍柔桑趁浴蚕”,得“柔”字

浴蚕天气好,趁此女桑柔。宛宛生墙下,青青遍陌头。种从筠箔洗,叶向懿筐求。手并攀枝采,心期作茧收。微行清荫满,芳径绿云稠。几树方齐发,三眠可豫筹。摘来经露浣,饲去待丝抽。如见豳风画,闺中妇职修。

                 

 

                         
 

郭桂阜(1875-1929),十六世。太学生。官顺天府照磨、武清县典史。有诗稿存世。

秋夕偶成

银汉横空玉露微,世情淡处即禅机。

秋催蟋蟀围床语,灯引蚕虫入幔飞。

腹稿成诗心渐细,眼花作字夜差肥。

静中领略琴书味,一缕新凉透葛衣。



 



郭鉴光(1875-?),十六世。附贡生。湖北后补道,署蒲台县、德平县知事。


无题
旧时庭院旧时楼,别梦依依楼上头。
似水春寒寒食夜,梨花枝外月如钩。



 



附王凤绮(生卒不详),郭鉴光(十六世)继室。蓬莱王鸿芬之女。工诗,善鼓琴。著有《红琴阁琴谱》及诗集。《潍县志稿•人物志》有传。

 

 

示诸子

愿尔知先德,休将世禄夸。

不教习纨绔,敢避谤芦花。

岁月容易过,诗书滋味赊。

宜深手足爱,整顿中兴家。

 


 



郭介光(一名含光)(1878-1918),十六世。著有《移情轩诗钞》。



秋晚山行

山中秋寂寞,一径淡斜晖。

树色半黄落,烟光深翠微。

暗泉穿竹过,幽鸟避人飞。

何日谢尘鞅,溪边筑钓矶。



 



郭育才(1856-1930),十七世。进士。安徽六安直隶州知州、邮传部船政司郎中。著有《松鹤斋诗集》《松鹤斋山水画稿》。



题《海滨二妙册》临本

海滨二妙闻名久,流传千古事非偶。书到仲老难品次,画如石芙无其耦。多少旧游著作家,廿年哪堪再回首。真册杳如黄鹤去,无乃天公令鬼守。我今来此十笏园,得见副本已云厚。丁李两公精力在,追踪先哲曾携手。二妙真迹不可传,得传此册亦不朽。


 


钰(1886-1907),十七世。郭味蕖之父。辑有诗集《垂髫吟》。



吊袁子才

文章事迹竞风流,盖世才名谁与俦。

何幸盛时行乐去,空余吊古使人愁。

云迷故国闻吹角,草没随园看牧牛。

试向小仓山畔望,半天残照一荒丘。



 



郭味蕖(1908-1971),十八世。二十世纪著名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鉴赏家。



敦煌古榆行

莫高窟间有古榆,枝干杈桠蛟龙舞。

饱经风霜不计年,野老指点说宋初。

委身荒漠谁是主,地偏幸得免斤斧。

沦桑变幻只须臾,沙门乐僔行脚去。

当年煊赫推节度,今日张曹埋黄土。

三危月黑虎狼来,鸣沙风动鬼神怒。

沙丘点点烽燧靖,赖尔青青荫十亩。

我来摩挲三叹息,独对寥天忘今古。



 



附陈绮(1905-2000),郭味蕖妻。陈介祺(簠斋)玄孙女。著有诗集《瑶窗集》。



家居

辛亥疏散住潍城,内心郁结对书空。

广植桃李成泡影,有职无课一身轻。

唯有书绘堪自遣,洗却铅华画梅松。

笔墨写到淋漓处,能使前贤畏后生。


 



郭基孮(1928-1966),郭味蕖长子。十九世。中学毕业于北京八中;1947年由辅仁大学赴冀东解放区参加革命,改名陈至,入冀察热辽联合大学鲁迅艺术分院学习。1949年任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文工团(后改为中南空政文工团)首任政治指导员。1959年调空军指挥学院,任空军副司令、空军指挥学院院长刘震上将秘书。



出关


编者按:陈至同志新从北平来解放区学习,从这篇诗中可看出蒋区青年对解放区的向往。



温泉冬天流着水,

长城上刮过风,

外面山连山。

当关口上点燃起烽火,

——这都是骑着马

打过仗的地方啊,

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们

英勇的战斗了吧,

劳动人民造的万里长的城墙上,

用血刻着记号;

——春天有杨柳青。


十四年了,人像畜类样的活着

没见天亮。

人逃净了,

烧庄子;

日本人铲草不留根啊,

杀了大人,

杀孩子,

几十里地无人烟,

也没有狗;

舍弃了地啊,

无家归的人

走在路上;

人都无声的哭,

在心里恨。


长城下的人呀,

就这样多苦难,

十四年前

没有鬼子,

有王爷;

有了鬼子,

也有大户,

长城下的人呀,就注定了没吃穿。


一九四五年呀,

长城内外再点起烽火,

被压迫的人和共产党;

共产党点起,

被压迫人民胸中的火,

疯狂了的饥饿的人群

喊着:

“为我们自己呀!”


庄稼人的心,

就像山坡的草,

说共产党像春风吧,

毛主席就是雨。

祖国的土地呀——像海,

就这样无边沿,

山外是地,

地外又是山。

有锄头和手,

就长庄稼,

“有人民的地方,就有到延安的路”。


——长城下的人呀

就这样多苦难——

让苦难就永远留在后面吧。



发表于冀察热辽联合大学鲁迅文艺学院《群众文艺》创刊号上

1948年6月1日出版



 



郭绵孮(1931-2011),郭味蕖次子。十九世。著有《中国美术史稿》《历代画院画家史料》《山水画技法十二讲》《中国文字形态发展史》《扬州八家》等。



西湖步月(回文诗)

香风晚送暗涌潮,月下波光花影娇。

凉意人沐微雨细,紫霭暮凝远山遥。

舫舟近吹歌欸欸,绿柳深系马啸啸。

长岸绕堤湖上路,茫茫烟水蒲边桥。

 


 



本文插图分别为郭味蕖先生作品

及郭怡孮先生、郭玫孮先生作品


返回>>

COPYRIGHT @2010 郭味蕖美术馆中国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西街1048号 电话:0536-8361134 邮编:2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