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先生在“大好春光——郭怡孮绘画展”上致辞 ·作者: ·发布人:管理员 ·日期:2011-5-31 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先生在 “大好春光——郭怡孮绘画展”上致辞 尊敬的周铁农副主席、尊敬的马凯国务委员、尊敬的郑万通副主席,各位艺术家,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在中国美术馆参加郭怡孮先生的“大好春光——郭怡孮绘画展”开幕式,我谨代表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全国政协书画室向这次展览表示衷心的祝贺。 郭怡孮先生是我国当代中国花鸟画代表画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花鸟画家郭味蕖先生之子。郭怡孮先生家学渊源、耳濡目染,很早打下了深厚的传统功力和修养,在传统的基础上,郭怡孮先生大胆的寻求创新之路,在自己天生对色彩的喜爱挥发出来,同时又接受了民间年画、永乐宫壁画等中国传统艺术色彩的影响,经过吸收、融通和变化,他把充满魅力和情感的色彩同写意的造型结合起来,淋漓洒脱,形成了一种重彩写意的个人风格。展现了花鸟画的大气象,大大拓展了传统花鸟画表现方法和审美意韵,对当代中国花鸟画的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郭怡孮先生提出的理论、生活、技巧同步共进,对于中国画的发展始终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他非常重视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中国画的基因不能变的主张。他认为站在世界艺术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绘画,要站在中国现代绘画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审视中国画的未来,这样我们才能看清楚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他所说的传统的基因就是一种民族的文化精神,在历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以后,中国画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规范的创作、品评、审美的标准,这些标准非常完善,非常系统,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形成了中国画的基因。 所以无论是现代的中国画怎样变化,怎样发展,这种基因不能变,变了就不是中国画了。在传统的基因的前提下其他的东西都可以变,都可以嫁接,都可以发展,也必须发展,这就是为我们深入思考中国画,继承和创新其中的一个有利的思想参照。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郭怡孮先生提出了大花鸟的概念,旨在强调花鸟画的现代性和时代性,这是非常具有前瞻的观察,现在的时代精神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的花鸟不同于传统的文人花鸟。它不仅仅是表达作者的一己之情,他应该通过花鸟形成了传达社会时代氛围情调和情绪,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人生存环境的诸多方面的现实。把花鸟画的发展同当代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这就使传统花鸟走向多元,走向开放,大花鸟的意识反映了郭怡孮先生对新时代花鸟画发展精神的自觉和深刻思考,有力的提升了传统花鸟画思想内涵,有助于中国花鸟画的前景和继续发展的繁荣。 这些年来郭怡孮先生在国内外举行了个人画展,并受邀在加拿大、日本、香港讲学进行交流,也积极推动了中国当代花鸟画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祝愿这次展览圆满成功,也祝愿郭怡孮先生艺术长青,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谢谢大家!
|
返回>> |